大潭藻礁不要說再見 來自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全體研究同仁的呼喚 | 環境資訊中心
公共論壇

大潭藻礁不要說再見 來自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全體研究同仁的呼喚

【桃園藻礁保育連署書】

2017年09月18日
作者: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位於桃園海岸的藻礁因為台灣中油公司準備在大潭段進行第三天然接收站開發,將建蓋超過900公頃面積的港口,沿岸則覆蓋超過230公頃的藻礁,並影響港口北邊的白玉藻礁及港口南邊的觀新藻礁野生動物保護區,引發各界高度的關切。同時也因這幾個月來對於此開發案支持與反對意見的辯證,更讓學界明白,我們對於台灣這一塊特有海洋生態系的了解甚少。近來,刊登於國際學術期刊(Coral Reefs)所接受的短文,清楚的描述桃園這原本27公里長的藻礁相關之生態與生物多樣性,進一步證實了桃園藻礁的獨特性。

桃園藻礁與珊瑚礁一樣提供人類社會發展的許多功能,包括生物多樣性的維持、漁業、旅遊以及海岸保護等。然而過去40年的工業污染、填海造陸、以及海岸人工化所造成的棲地破壞,已使得近75%的桃園藻礁生態消失。剩餘位於白玉、大潭、觀音到新屋大約七公里僅存較為健康的藻礁,正面臨台灣中油觀塘工業區與第三天然氣接收站(港)開發的威脅。因港口建造所造成的突堤效應,將會對周邊的海岸地景造成永久性的破壞,而最終藻礁生態系將可能完全消失於台灣。

雖然對於藻礁生態系的了解才剛剛起步,而科學的論述已初步獲得國際學界的肯定,桃園藻礁是一獨特的生態系,必須立刻積極採取保育的措施,因為只有完全保留目前僅存健康完整的桃園藻礁,才能啟動後續相關藻礁科學跨領域整合的研究工作。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創立於2004年,十多年來深耕台灣生物多樣性研究,致力於教育與保育推廣,並提供政府相關環境保護、生物多樣性保育與永續發展政策的建言。本中心全體同仁對於桃園藻礁可能全面消失於台灣海岸的危機感到十分憂心(http://creeg.biodiv.tw/SaveAlgaereef/)。

特以本連署聲明書呼籲政府要:

  1. 正視桃園藻礁為世界級自然遺產的重要科學證據,應迅速將目前僅存白玉連接大潭到新屋這段健康的藻礁公告為國家級的自然遺產;
  2. 立即宣告停止開發觀塘工業區與將在大潭藻礁興建第三天然氣接收站的計畫;
  3. 正視替代方案,例如,以台北港作為興建第三天然氣接收站的建議,以利2025非核家園、替代能源與減碳等國家政策的推動;
  4. 整合學界能量展開「藻礁學」的各項研究,以便日後各項保育相關策略之制定與實施,保護海岸國土多樣性。

中研院生多中心連署文定稿版16092017 by teia on Scrib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