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著陽光與土地——梨農家的甜蜜滋味 | 環境資訊中心
自然人文

守著陽光與土地——梨農家的甜蜜滋味

2017年10月07日
作者、攝影:黃榆晴

說到梨子,台灣最知名的產區莫過於梨山,自從1950年間台灣高接梨技術開發以來,原本只適合生長在山區的溫帶梨可栽培高度大大降低,千頃梨園平地生。8月初,時節進入大暑,驅車由北而南,沿著路徑蜿蜒起伏的台三線進入苗栗縣,穿過卓蘭、進入台中東勢區,這一帶是台灣西部主要的高接新興梨產區,農友孫昌楙的梨園,就位於平緩的丘陵環抱之間。

孫昌楙親切笑著迎接我們,熱情端上一盤切好的水果——不是別的,正是他最驕傲、也最寶貝的梨子。一口咬下,冰透的梨清甜多汁、梨肉細緻爽脆、入口即化,是名符其實的「豐水梨」,顧不得形象一連吃了好幾塊。祖傳的梨園傳到今年60歲的孫昌楙已是第四代,父祖輩曾嘗試過種葡萄、橘子等水果,甚至種過台灣當時少見的白色義大利葡萄,後來因工序過於繁雜而棄種。現在梨園面積約九分地,主要生產豐水梨和新興梨,弟弟也從事梨子栽培工作,一家都是梨農。

孫昌楙繼承了父親孫鏡明的梨園,以友善土地的生產態度永續經營。圖片來源:綠主張

「我對外面的社會沒有興趣,也不喜歡團體裡的勾心鬥角,就想回家做農。」25歲退伍後,原本讀工科的孫昌楙決定回家跟爸爸孫鏡明一起務農。「以前在家只是偶爾幫忙,開始做之後發現,哇,沒想到做農這麼辛苦。」從一開始對農事完全陌生、毫無頭緒,後來參加農會短期訓練班、四健會開設的農業課程,也四處到農改場上課、請教相關的學者專家,從頭開始慢慢建構農業知識。當時,孫爸爸還是採用慣行農法,施用除草劑、化肥和農藥,孫昌楙實際投入農事工作後,漸漸開始產生自己的想法,「一定要這樣做嗎?有沒有別的方法?」

友善土地十年路

孫昌楙從課堂上學習到草生栽培有利微生物繁衍、對土地好,也觀察到農園土地因為栽種多年生的果樹,地力開始下降,施肥效用也越來越不好。除草劑容易造成土壤酸化、黏結,進而影響植物根系。「根系不健壯,果樹就長不好。」孫昌楙決定更改作法,開始減少除草劑和化肥的使用,之後更萌發用草生栽培的想法。要改變從祖父以降就使用多年的慣行農法,一開始孫爸爸還有疑慮,不能接受讓果園長滿「雜草」的栽培方式,擔心雜草會吃掉養分,影響果樹越冬。碰到父子意見扞格的時候,孫昌楙笑說:「爸爸罵,就不理他囉。」而大自然提出了更好的證明,不噴除草劑之後,幾年下來,父子倆發現地力回復、果樹健壯,果園需要的肥料量也減少了,這給孫昌楙打了一劑強心針。孫爸爸在兒子的堅持和影響下,漸漸地改變想法,轉而支持草生栽培。

梨園草相豐富,可涵養多種微生物,提高土壤養分,有利果樹根系生長。圖片來源:綠主張

「其實後來發現,我跟爸爸對土地生態的看法很多都是不謀而合。」孫昌楙說。孫爸爸補充說:「不用除草劑,土地自動會有養分,年底草長得比較慢,這段時間如果用農藥,毒性會擴散,破壞水果的甜度和養分。種什麼味道就應該像什麼,破壞了(水果)就沒有味道。我們的梨子硬度高、甜度也高,可以到12、13度,這很難,這附近沒有人這樣顧(梨子)。」孫爸爸一邊用腳用力踩踏厚實柔軟的土地,流露出欣慰和引以為傲的表情。


果園裡裝設誘蛾燈,防治蛾類害蟲,降低農藥用量。圖片來源:綠主張

孫昌楙家梨園的草生栽培並無特別選植草種,只最低限度地除掉牽牛花等藤蔓類植物,採收期間為方便工作會以機器割草,一年約割草八次。從減少除草劑使用次數,到完全停止使用除草劑,這段歷程花了十年的時間。孫爸爸認為農藥破壞生態,應該減量,近年來父子倆仿效有機蔬菜做法,使用健康油類如苦楝油驅離或殺死害蟲,以及施以甲殼素等有機資材防治害蟲、提高果樹抗病力,另外也在果園裡裝設誘蛾燈,減少蛾類數量,進一步減少農藥用量。

用時間換來甜美果實

今年,孫昌楙的梨園七月底開始採收,產期到9或10月結束。採收結束後就要給果園施禮肥「坐月子」,進行除病蟲害等田間管理,以減少來年農藥使用量。

11月剪枝、整枝,為來年接枝做準備。元旦前後開始進行嫁接,約一週內接嫁接完畢,冬季中部天氣乾燥,噴水的工作也不能荒廢。2月梨穗萌芽、開花,此時最怕下雨,會影響收成。

孫昌楙家的梨,從嫁接到採收需花費180天,也就是整整半年的時間,比有做人工催熟的梨子都長一些。「我不做催熟、不做葉面施肥,也不用勃激素(GA),所以需要更長的時間,風味就不一樣。」不用勃激素調節產期,孫昌楙在橫山梨砧木上先嫁接豐水梨,一個月後再接新興梨,雖然會增加工序、損耗數量也較多,但兩種梨的質量都能兼顧,同時也嚴格遵守採收前三個月以上的停藥安全期。

新興梨有套袋保護免於蟲咬及過度日曬,果孔隨著熟成會變疏,表示甜度增加了。圖片來源:綠主張

有陽光味道的水梨

幾年前,孫昌楙跟台中東勢地區提倡友善耕作的「果本山農組合」組團赴日本考察,聽取當地果農的經驗。「日本的梨子不用套袋,採收時一目了然,可以很準確選擇熟度剛好的果實採收。我們種出來的豐水梨跟日本的味道已經差不多,唯一的差別是套袋,味道和日本有一點差別。」因為台灣果蠅蟲害嚴重,為防蟲不得不套袋,為了讓梨子有陽光的味道,他選用材質最薄的套袋,採收前正值炎熱的盛夏,則會在梨子頭上多放一層袋子,幫梨子「戴斗笠」防止曬傷。暑熱難消的夏末,吃當季香甜多汁的梨,最能止渴、潤肺、降火氣。今年逢暖冬氣候影響,產出的豐水梨個頭較小,但滋味依然清甜,豐水梨與新興梨都以健康級供應,豐水梨產季於八月底前結束,接續的新興梨於8月初開始採收,預計可採收至9月底。「做農很快樂。」孫昌楙笑著說。由陽光和時間孕育熟成的果物,加上快樂的生產者,記得把握產季品嚐這大自然的甜美賜禮。



孫昌楙使用可自然分解的石蠟膠帶作嫁接,減少塑膠用量,支持環保理念。圖片來源:綠主張

來到草長及膝的果園裡,一顆顆離子包覆在在紙袋中,正在轉熟的最後階段。孫昌楙對環境的照顧也和梨子一樣無微不至。近兩年,他開始使用可自然分解的日本進口石蠟膠帶,取代一般慣用的PVC塑膠材質絕緣膠布(俗稱電火布)來做嫁接,成本高出八倍,且綑紮工序更為費時。三年前,為了實踐心中琢磨已久的想法,砍除二公頃山坡地上的梨樹,植樹造林,一方面集中心力經營梨子的專區栽培,另一方面支持環境保護。成為合作社農友五年來,銷路穩定讓他可以沒有後顧之憂地專心改善梨的質量。今年,為了讓更多社員認識他用心栽培的梨子,孫昌楙主動調降進價,希望社員多多支持,趁鮮品嚐!

※ 本文轉載自 台灣主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原刊登於《綠主張》月刊,2017年9月,167期。

作者

主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

主婦聯盟合作社以「共同購買」集結關心自己、關心環境、關心生產者的消費者,每月發行《綠主張》月刊,推動合作理念、綠色消費改善環境品質,以計畫性消費及合理價格予生產者支持,並透過食安教育,讓人與土地都健康。

前往>>官方網站粉絲團LINE生活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