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20日
作者:Green Inside
聯合國將2013年訂為國際藜麥年(The International Year of Quinoa, IYQ),讓世人重新認識來自安第斯人民的傳統飲食智慧,透過與大自然和諧共處的方式,維護藜麥的自然狀態,為今世後代提供優良的食物,在消除飢餓、營養不良和貧困活動中發揮重要作用。
藜麥(Quinoa)從5000年前印加時代開始就被當作重要的糧食,有如黃金般珍貴,如今更被視為未來糧食危機的重要穀類作物;藜麥是唯一包含所有生活必需胺基酸、微量元素和維生素的植物食品,而且不含有麩質。
藜麥可生長在極惡劣的環境下,抗熱抗旱抗寒等原生作物具備的條件,由於其韌性和低水,在嚴苛的環境條件下,仍能脫穎而出的糧食作物。
大多數藜生產來自南美洲,主要國家有秘魯、玻利維亞,是傳統部落維持生計的作物;而藜麥主要進口到美國以及歐盟。近年來藜麥的栽種已經跨越界線,美、加、法、英、瑞典、丹麥、荷蘭和義大利等多國皆有栽種。
台灣也在2008年正式發表了營養表現不下於藜麥的原生種作物紅藜(Chenopodium formosanum),花穗十分鮮豔,有黃、橙、紅、紫等多種色彩,十分美麗,並命名為台灣蔾。林務局表示,紅藜為台灣原住民族使用近百年的藜科作物;種子含有高量的蛋白質、澱粉、膳食纖維及有機礦物質硒、鋅及鍺等,還有3種抗氧化POD、CAT與SOD酵素活性,可預防老化、心血脂及永保青春。
目前台灣已有一些部落試著把紅藜種回來,不久的將來,紅藜製成的相關食品,餅乾、飯糰、米香、麻糬、機能性飲料、研磨沖泡包等,都可以買得到吃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