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登全球「最受傷大河」前十 | 環境資訊中心
中國新聞

長江登全球「最受傷大河」前十

2007年03月22日
摘錄自2007年3月21日現代快報綜合報導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全球遭破壞最嚴重的10條河流中,有五條流過亞洲,世界自然基金會20日發佈警告說,河流中的大量淡水生物滅絕,水資源嚴重短缺。報告中說,在物種入侵、污染成為嚴重問題的同時,蓄水、氣候變暖等也成為威脅河流生態環境的最普遍、同時也對人類生活影響最大的因素。

世界自然基金會20日在一篇53頁的報告中說,亞洲的長江、薩爾溫江(中國境內稱怒江)、印度河、恒河和湄公河(中國境內稱瀾滄江)已經躋身世界上遭破壞最嚴重的河流之列,在前10名中佔據「半壁江山」。除了亞洲的這5條河流外,歐洲的多瑙河、北美的格蘭德河、南美的拉普拉塔河、非洲的尼羅河和澳大利亞的墨累河也榜上有名。

中國的長江由於沿岸地區快速發展的大規模工業建設和水土流失問題,導致污染問題非常嚴峻。而在薩爾溫江、拉普拉塔河和多瑙河流域,修建堤壩等工程正造成河流流量減少和魚類死亡。此外,全球變暖給捕撈淡水魚造成嚴重影響,「溫度的微小變化會大幅度改變水位和魚類數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