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交通」系列四
從中國、印度、到歐美日各國, 近年無不大力提倡電動車,期望藉此降低運輸部門排碳量並減少依賴化石燃料,不少國家更接連喊出禁止燃油車的施政藍圖及諸多採購補貼,加速電動車和燃油車的「黃金交叉」(或死亡交叉)時間。
然而,儘管不少知名電動車大廠紛紛進駐台灣,產業界和多數民眾躍躍欲試,但民間對於使用電動車仍有不少疑慮,從售價是否負擔得起?環保效能是否名實相符?到經濟效益和續航力到底夠不夠?會不會開到一半就在路上拋錨?針對上述種種疑惑,「氣候戰役在台灣」邀請號稱「全台灣最常開電動車的男人」——綠動未來公司創辦人劉小麟先生,分享開著電動車趴趴走長達兩年的第一手個人心得,為大家破除坊間各種關於電動車的流言與猜測,給打算加入「電動一族」的聽眾們做參考。
節目名稱:跑不遠又賣太貴?電動車流言一次說清楚
高:兩年前成立「綠動未來」的動機是什麼?這幾年是否感覺到台灣對「綠色運輸」的觀念轉變了?
劉:過去推綠色交通時我意識到一個嚴重問題,就是政府機關跟市場方面無法讓民眾容易「取得」電動車,連取得資訊都有困難,因此我決定離開以前待的公司,開一間電動車服務商,提供完整資訊、讓民眾願意使用電動車。創業這兩年,綠動未來除了銷售各品牌電動車,包含Tesla、Nissan Leaf、BMW,還提供周邊服務,如演講與教育訓練,我們發現民眾最大問題是對電動車的認知不足,甚至從沒坐過,光介紹電動車與認識其原理跟構造就花很多時間,因為不了解,所以比較不會接納電動車。
其實我們以前推Ubike(公共單車系統)一樣很辛苦,當時地方政府還認為Ubike沒有人會騎,沒想到幾年後擴及全台,為什麼?因為這是種「理念」的改變。隨著都市車輛越來越密集,空污也越來越嚴重,針對這個問題,全球幾乎都把電動車當作改善都市交通首要的推動作法,中國大陸的電動車更是國家戰略,原因正是汽機車污染跟霾害使然,光是一個上海,汽油車輛就超過2000萬台,產生出來的廢氣已顯著影響到許多人的健康。
誰開電動車?科技風、環保味、經濟考量
高:過去不少標榜環保的車種,常被以為是「有錢人的玩意」,從你親身接觸過的電動車顧客群來看,有些什麼樣的特徵呢?
劉:首先,車主背景通常跟「科技」有關,因此對電動車有更多了解,第二是「環保」類,因在意環境議題,希望給後代子孫較好的空氣,所以選擇購買電動車,第三種其實是「經濟」考量,像我自己就把電動車當作每天代步工具,已經兩年不用汽油,而且政府有補助,以我住的新北市來說,電動車不用燃料稅、牌照稅與貨物稅有部份減免、在境內區域停車跟充電也不用錢,幾乎「五免」(燃料、牌照、貨物、停車、充電),所以每天開電動車幾乎不用花錢。
很多人對電動車不熟悉,會以為電動車很貴,但汽油車有個更大問題是「隱藏成本」,從保養費、油錢、到一堆稅費,每月大概得花1~2萬。曾有企業主跟我講,一台汽油車開8年的真正成本,大概是原始售價的2~3倍。
高:目前坊間對電動車最大的顧慮應該是「續航力」,依據你們先前辦電動車環島活動的經驗,台灣目前充電網絡充足嗎?
劉:我們在環台過程中的確遇到一些狀況,因為有些充電站是私人的,而不是公共的,有些縣市則是沒有充電樁,所以我們就找一些私人企業,或透過特殊管道借充電樁,像經過桃園時候,就借了台達電的快充站,在嘉義的時候找中油幫忙,在屏東還跑去核三廠借。
全世界的電動車都有設計「家充」跟「旅充」兩種設施,其實一台車一天使用時間可能只有一小時,其他時間都是閒置的,所以不用太擔心電動車的充電問題,晚上回家後開始充電,隔天早上就充飽了。
電動車環保?端看怠速、能耗、排碳量
高:未來電動車一旦普及,夜間大家都在充電的時候,會不會變成「第二個用電高峰」?如此一來,電網設施是不是也要跟著升級?
劉:我們鼓勵車主盡量在晚上12點後的離峰時段充電,依據我們觀察,電動車大概每兩年會翻倍一次,假設全世界所有車都換成電動車,與其擔憂夜間用電將為另一波高峰,我覺得反而值得慶幸,因為能源需求已從石油轉變到電力。未來電動車的電力來源可以有很多種,從太陽能、風力、水力或地熱都可能,在這麼多發電選項下,只要可預期、可控制,我覺得在電力調配來講是容易的。
高:還有一個很爭議的是,很多人認為電動車其實也沒多環保,真是這樣嗎?
劉:常聽到的一種流言是,有人說電動車容易壞,但我自己使用的這兩年,只要確保前一天晚上插頭有插好,其實從未在路上拋錨過。再舉個國外案例,中國有個車主開特斯拉(Tesla)環全中國,足足開了16萬公里才回去保養,結果只需要換輪胎皮。
能源消耗方面,汽油車結構需要非常多零件,而且沒有所謂的「怠速」設計,塞車的時候引擎還是持續運轉、繼續排放廢氣、非常耗油。但電動車加速時會使用能源;減速時則會回充電力,除非遇到緊急狀況要踩煞車,否則回充機制讓動能轉換成電能,在塞車怠速時幾乎不耗能,兩者相較之下就會發現,在都市裡開電動車非常合適。還有種疑慮來自台灣電力來源與排碳係數偏高,目前台灣還是由台電在調配這些資源。未來大家都希望盡量使用清潔能源,一台日產Leaf跑遠一點的話,一天用電大概要10度,而家戶屋頂太陽能板的發電,可能剛好就夠給電動車通勤使用。
各國往前飆,台灣卻少補助與基礎設施
高:很多國家都在大力推廣電動車,你認為台灣這方面做得如何?
劉:跟很多政府單位接觸過後,我們認知到,中央政府的政策還不夠積極,相關立法也不夠完善,我建議要有所謂的優先權跟相關配套方案,如加州購車補助最高可到台幣30萬元;中國甚至可以到50萬元,台灣只對二輪電動機車有補助。在沒有補助的狀況下,電動車的初始購車成本會比汽油車高30~40萬以上,其實這些補助來源可以用類似「空污基金」的方式去找。
其次是充電層面,我們希望以後每個高速公路休息站,都要設置公共充電站、快速充電設備、還有電動車專用車位。我們曾試著跟台電聯繫,但他們表示這由能源局負責。其實加州早就有新作法稱為「EV rate」,因為當地有許多電力公司可供電,車主只需提出需求,電力公司會在晚上12點到隔天清晨提供優惠電價,方便車主充電。
高:盤點目前全台各地,有沒有哪個地方政府對電動車比較友善?
劉:以我自己的經驗來說,我覺得依序為:台中、台南、新北市。台中市今年開始推動電動車優惠措施,也透過廠商捐助近200座充電樁,所以目前全台充電樁密度最高的地方是在台中!台南的話,由於前市長賴清德的堅持,當地政府官員多以電動車為交通工具,甚至要求公務員寫使用報告。新北市幾年前有過一波推動政策,也設置許多充電樁,我本身也住在新北市,使用上非常開心,因為在其區域內充電與停車皆不需要付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