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在地聯盟:請桃園環局提出「讓綠牡蠣消失時程表」 | 環境資訊中心
公共論壇

桃園在地聯盟:請桃園環局提出「讓綠牡蠣消失時程表」

請桃園市環保局面對海岸環境污染事實提出「讓綠牡蠣消失時程表」

2017年11月23日
作者:桃園在地聯盟

關於桃園海岸污染問題,承蒙蘋果日報記者長期蹲點,從空中、地面到水裡,從與現場居民訪談、調閱歷史資料比對到敦請學者提供先進器材鍥而不捨的追蹤,把環境品質低劣現象充分的凸顯,也說出了在地居民和環團的無奈(請見連結),我們首先表示感佩之意。

面對蘋果這項有力的事證,環保局昨天(21日)做了「縮時膠囊檢測有失公允」的新聞稿(請見連結),還寫了落落長的豐功偉績企圖反駁、迴避蘋果揭發的事實。但是說了半天,面對蘋果揭發的事實,他們並沒有進一步提出具體解決方案。

圖片來源:桃園在地聯盟提供。
綠牡蠣。圖片來源:桃園在地聯盟提供。

桃園海岸環境水質的確有進步,但這進步的根源,我們認為地方環保單位當然有功勞,但真正積極主動的其實是環保署建立起的「藻礁污染源督察管制」機制,再就是拜已故紀錄片齊導於2013年推出的「看見台灣」引起全國對環境的關注,和日月光污染後勁溪案引發「水保法最高罰則由60萬元提高到2000萬元」的重罰效應。

環保局要拿數據成果為自己貼金我們不反對,但我們更期待他們能面對蘋果報導所呈現的事實,提出較具體的改進時程表。我們認為像綠牡蠣這樣明顯的重金屬污染指標,市府至少應該提出讓綠牡蠣消失在桃園海岸的時程表,才算是有擔當的做法。

桃園海岸到處是綠牡蠣的事實,證明桃園海岸藻礁生態受到嚴重的破壞,導致在地居民不想靠近海岸、學者專家懶得來調查,這是桃園之恥。但是今年夏天,中研院學者及台中東海大學生生命科學系團隊等來調查,發現在如此污染的環境下,大潭藻礁的生態仍不差;甚至蟹類專家劉烘昌博士還直言:大潭藻礁蟹類豐富度遠超過墾丁的潮間帶(請見連結)。這些資訊都在提醒我們藻礁的價值應該被重新檢視,要全面有效的捍衛、呵護。

綠牡蠣是肉眼可見的污染指標,它是恥辱,但同時也是桃園市環保局可以具體改善給人民交代、給人民信心的改善標的。我們不敢期待要一蹴而成,但是提出時程表,按照時程表鎖定的要求讓廠商了解政府的決心、積極查緝,徹底把環境污染改善,這才是追求效能政府應展現的魄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