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國際間積極打擊非法木材之際,台灣社會所使用的木材,卻高達99%來自進口木材,少數未提供合法證明的木材,有可能來自原始森林,甚至東南亞熱帶雨林。當台灣社會反對石化、水泥高耗能產業擴張版圖,進而追求可永續的里山資本,兼顧山村經濟的林業發展令人期待。
由農委會推動的「台灣木材」標章即將於明年1月上路。未來民眾除了選購FSC標章木材,也可購買國內合法生產的「台灣木材」標章製品,支持台灣林業、發展山村經濟。
投靠台灣里山 減少耗能產業
「支持國產木竹材製品,不只優質耐用,更能提振山村經濟、促進林地林用,也減少進口木材跨海長程運輸製造的碳足跡。」昨(27日)記者會上,農委會林務局長林華慶表示,台灣私有林面積約13.7萬公頃,仍持續經營者未達1/3,原因就出於林產業式微、營林收入過低;這也引發大量林地荒廢,甚至違規使用,造成寶貴的可再生資源閒置,更引發國土保安疑慮。
為了振興台灣林業,林務局從需求端著手,鼓勵業者使用國產材製造生產,讓私有林生產的林木更具經濟價值。未來透過輔導林主共組林業生產合作社,規劃林木伐採計畫並示範森林經營作業,提昇林木生產品質,讓台灣林木更具市場競爭性。
林華慶表示,國產材具備多項優點:首先,替代不環保的塑膠、水泥,和來歷不明的進口木材,除了降低碳排量,也避免砍伐來自他國的原始林、保護野生動物棲地,尤其是東南亞一帶快速消失的熱帶雨林;其次,照顧好具經濟價值的人工林,透過疏伐、輪伐等,落實林地林用、找回土地健康,並提高營林收益,進一步保護天然林,創造山村經濟,也能取代或減少耗能的石化、水泥廠。
百年產業 妥善利用追求長遠未來
森林覆蓋率與台灣接近的日本(67%),將森林經營視為里山循環資源的一環,2014年林木自給率31%,2020年目標40%。現今台灣木材年消費量約600萬立方公尺,國內木材產量每年卻僅約4~5萬立方公尺,占不到市場1%;立法院要求提升至5%,林華慶則主張穩健發展,先不設定目標。
林務局已於2014年與2016年委託辦理國產木竹材產地證明制度示範驗證,在制度設計上,採用總量管制方法,透過申請機制,由第三方公正單位驗證其木材來源。
目前已完成國產木竹材產地證明之申請、使用及驗證相關作業程序的廠家,包括宜蘭耕木工場(昆晉實業股份有限公司)、台北信誼基金會所屬和誼‧玩具國、苗栗三義ㄧㄚ箱寶、新竹正昌製材廠、屏東永在林業生產合作社,以及台東「向陽薪傳」木工坊等6家林產業者,也已取得國產木竹材生產地證明書及製品生產地證明書。
長期與正昌製材廠合作,使用國產材及國際森林管理委員會(Forest Stewardship Council, FSC)認證木材的「建築公社」負責人顏學理致詞時,肯定發展具永續前瞻性的台灣林業。
位於新竹北埔的建築公社屬於勞動合作社,是工人的組合。「當年輕世代追求長遠的未來,思考哪個產業最值得長期投入,我們提供了這項解答,這是一項百年、甚至300年的產業。」他說,燃燒熱情投入的產業,更應考慮能不能永續、親近自然,對環境的影響是正向的,而且能百年投入。
第一步:台灣木材=產銷履歷+優良農產品
近年國際間對打擊非法木材的議題十分重視,已成政治議題。因此,木材產品驗證是趨勢,也是區隔合法與非法的手段之一。
林務局積極推動國產木竹材「產銷履歷農產品驗證(TAP)」制度,制定「台灣良好農業規範(TGAP)」,將於明年上路;今年農委會在CAS認證中增訂了林產品「木製材品」品項,也於10月30日公告。
林華慶表示,這二項制度,可建構國產木竹材原料來源的合法性與加工產品品質管理,保障消費者權益,並提升國產木竹材的永續性與市場競爭力。
至於台灣木材標章的取得方式,林務局委託財團法人台灣建築中心執行國產木竹材產銷履歷驗證。綠建材發展部經理李明賢說,木材的合法來源備受國際重視,因此驗證方面,公私有林招標都須合法文件的檢附,並確保其文件和來源為真。而材料生產後直到消費者手上中間的履歷,包含廠商加工,也需文件佐證;也會對廠商自我管理進行相關驗證。這些要求被滿足之後的木材,才能使用這項標章。
林務局也導入國際森林管理委員會(FSC)永續經營相關規範準則,鼓勵並補助林農申請認證,並將國際森林管理委員會相關準則導入國有林經營,發展更具永續性的國家標準。
永續營林 讓森林成為頭家
今年林華慶代表農委會參與第4屆APEC林業部長會議。他重申會議中「永續營林、提升依賴森林為生的居民收益」的共識,以及2015年聯合國森林論壇「適度的營林和增加林農收入,是達成全球森林生態永續目標的關鍵方法」,台灣不得不面對林業發展的課題。
12月14~17日「2017第29屆台北國際建築建材暨產品展」,林務局將首度以國家館名義參加國際建材大展,邀集使用國產材的8家民間業者打造台灣館。會場中的每一片板、每處構工,都是台灣優美木竹材和精巧工藝的結晶。林務局邀請建築相關從業人士及所有民眾免費參觀,認識紮根台灣土地的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