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和平拋調查 塑膠微粒漂台海域 一次性餐具是主要來源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綠色和平拋調查 塑膠微粒漂台海域 一次性餐具是主要來源

2018年01月16日
本報2018年1月16日台北訊,賴品瑀報導

台灣今年元旦擴大限塑政策,增加不免費提供購物袋的商家,含柔珠美妝清潔用品也開始禁進口、製造。雖然展開亡羊補牢,不過,環團發佈初步調查結果,顯示台灣的海域目前已是佈滿了0.5公分以下的塑膠微粒,若以奧運標準規格的游泳池來算,最多將是佈滿了將近80萬顆。且這些塑膠微粒,大多就是來自於一次性餐具。

而這些吸附了有毒物質的塑膠微粒,也果不其然聚集了浮游生物,兩者的密度呈正相關。也等於毒素將經過魚蝦貝類等海鮮,最終將回到食物鏈頂層的人類身上。

DSC02962

環團綠色和平與海湧工作室,調查台灣海域塑膠微粒。賴品瑀攝。

綠色和平與海湧工作室於去年11、12月間,在基隆與高屏兩地出海調查,以慢速行駛的方式,打撈取樣海面塑膠微粒。

硬質塑膠、塑膠片來自食物容器、包裝 減用一次性餐具有必要

海湧工作室郭芙指出,他們取得的塑膠微粒,其中以發泡、硬質、塑膠片、塑膠原料、人造纖維五項為主,佔比最高為硬質塑膠、塑膠片,硬質塑膠包括聚乙烯(polyethylene,PE),聚丙烯(polypropylene,PP),聚氯乙烯(polyvinyl chloride,PVC),聚苯乙烯(polystyrene,PS)等,大多作為食品包裝容器、食品餐器具等;塑膠片則大多來自於塑膠袋、封膜等包裝。

綠色和平海洋專案主任顏寧也提醒,這與淨灘前五名的「保特瓶、塑膠瓶蓋、吸管、塑膠袋、外帶杯」這些生活常用的塑膠品相似度高,顯示的確有需要進一步減少一次性餐具使用。

微塑膠樣本型態分佈

微塑膠樣本型態分佈,其中硬質塑膠、塑膠片為大宗。綠色和平提供。

顏寧指出,他們在基隆、高屏沿海,以五大環流基金會的研究方法,利用緩慢拖行在海面上採樣。調查結果呈現,這18個測站裡,都發現小於5mm的塑膠微粒,基隆五處有二處的塑膠微粒總量達400個以上,高屏13處則是有三處超過30個。

他們在基隆其中一個站點採到最高的409個塑膠微粒,根據船速、進水量、流速等計算出密度,計出該站點的水體約1297.8公升,若以奧運標準泳池的2500公噸來換算,等於約有78萬8000顆塑膠微粒。

綠和

調查數據,綠色和平提供。

不過,顏寧也坦言,這算是很初步的調查,兩次的調查使用船隻大小不同、離岸距離、是否靠近出海口都不一樣,並無法因此斷言基隆海域就真的比高屏海域有更多的塑膠微粒,只能呈現台灣海域的確有不少塑膠微粒存在。未來,除了他們打算以「公民科學家」的方式擴大民間參與及持續追蹤,更呼籲政府要展開調查,以提出規範與預防措施。

環保署:已有調查方法 今年展開三年背景調查

而環保署的水保處與環檢所則回應,其實早在這一波限塑政策前,就已經展開塑膠微粒調查方法的研擬,預計不只是海洋,也會監控河川的塑膠微粒。

環檢所副所長巫月春表示,環署去年已經根據美國海洋署的規範,訂出了調查水體塑膠微粒的方法,預計今年展開為期三年的背景調查,供作未來政策制訂的根據。

作者

賴品瑀

新店溪下游人,曾在成大中文與南藝紀錄所練功打怪撿裝備,留下《我們迷獅子》、《我是阿布》兩部紀錄片作品。現為人類觀察員,並每日鍛鍊肌肉與腦內啡,同時為環境資訊電子報專任記者,為大家搭起友誼的橋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