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岸風電全球競賽 穩坐龍頭的沃旭能源怎麼看?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離岸風電全球競賽 穩坐龍頭的沃旭能源怎麼看?

2018年01月19日
本報2018年1月19日台北訊,陳文姿報導

政府積極開發離岸風電,吸引德國、丹麥、加拿大、新加坡、澳洲等外商來台投資。其中最受人注目的,是全球最大離岸風電商——沃旭能源(Ørsted)。

這個國人還有點陌生的丹麥公司在全球建置的離岸風機達1000架,已建置與建設中的離岸風場裝置容量超過8GW。在離岸風電的世界競賽中,穩佔領先位置。2014年,沃旭能源決定踏出經營以久的歐洲市場,2015年進軍美國,2016年在台成立辦公室,作為進軍亞太市場的跳板。亞洲第一個案子,就是「大彰化離岸風電開發計畫」,總裝置容量2.4GW。

沃旭能源掌握的關鍵競爭力是什麼?再生能源價格急速下降,這對離岸風電市場是危機還是契機?台灣能在這場國際競賽中扮演什麼角色?本報特別專訪沃旭能源亞太區總經理暨台灣董事長柏森文(Matthias Bausenwein)。

[Profile Picture] Matthias_04

沃旭能源亞太區總經理暨台灣董事長柏森文(Matthias Bausenwein)。圖片來源:沃旭能源

從傳統能源轉向綠能  沃旭領先看見風能未來

2017年9月,運轉超過25年的丹麥Vindeby離岸風場完成除役工程,正式走入歷史。這是世界第一座離岸風場,開發商丹能風力(DONG Energy)正是沃旭能源的前身。

從現在的眼光看來,這是一個極小的風場,總裝置容量4.95MW,甚至比不上一台新型的大風機。但從中學得的運維經驗,卻是沃旭能源領先全球的基石。

丹能風力是2006年由六家能源公司整併而成,初期階段業務包羅萬象,從電動車、儲能、到太陽能等都有。2009年,公司決定找出一個明確的方向,答案就是離岸風電。

「我們看到它的未來性」,柏森文說。

Highres_Dong_GOW_WKA_a_003

看到離岸風電的未來性,沃旭能源在2009年確立公司發展方向。圖片來源:沃旭能源

丹能擁有離岸風電的技術和專家,這一點是肯定的,但當時再生能源的發展趨勢並不明確。柏森文笑著指這個冒險有一點運氣的成分在。「但現在看來,無疑是正確的決定。」

丹能的丹(Dong)代表丹麥石油與天然氣(Danish Oil and Natural Gas)。這個以傳統能源起家的公司確立綠能願景後,便著手重整手上的投資。2017年售出石油與天然氣業務後,公司名稱顯得名不符實,最後選擇以丹麥科學家厄斯特(Hans Christian Ørsted)為企業識別,改名為沃旭能源(Ørsted)。

轉型是條漫長的路,沃旭的下一步是將傳統火力發電廠轉成生質能,預計2023年達成無煤的目標,總碳排相較2006年成立之初減少達96%。

0118-5

沃旭能源是全球最大離岸風電廠商。圖片來源:沃旭能源

從丹麥走向世界  沃旭強在「整合能力」

Vindeby的經驗讓沃旭從贏在起跑點。但即使在競爭激烈的今日,沃旭仍舊屹立在世界第一,憑藉的是什麼?

「經驗,從經驗所累積的競爭優勢,不是其它公司能輕易複製學習的。」

0118-3

沃旭能源亞太區總經理暨台灣董事長柏森文(Matthias Bausenwein)。攝影:陳文姿

柏森文解釋,以陸域風電為例,投資以風機為主,佔了七至八成。其餘則用在基礎設施、塔台、電纜等。而離岸風電的風機投資僅佔三到四成,其他項目包括海纜、電力工程、變電站、海事鋪設等。換言之,離岸風電涉及更多更複雜的技術,如何將各種不同的環節完美整合,這才是成功的關鍵。

2017年4月,沃旭與德國能源公司EnBW分別以零元的競標價拿下德國北海風場。這代表離岸風電不再仰賴政府的收購保證,就足以在市面上直接與傳統能源競爭。

各國政府紛紛利用競標策略,讓離岸風電開發商互相廝殺砍價,以進一步壓低成本。經驗與技術的精進,也讓離岸風電價格一路降低。這是否影響廠商獲益,甚至阻礙發展?柏森文的看法不一樣。

他認為再生能源生產成本的降低代表更容易開拓新市場。未來,即便風場條件次佳的地方,也有機會發展離岸風電。話鋒一轉,他再三強調,風場差異性很大,不可一概而論。

差異不僅是在風力條件,還必須從風場開發的背景與各國政策加以分析。柏森文指出,德國風場四周產業鏈成熟,也有很好的產業聚落,加上歐洲風場長期經營的經驗等,都與剛起步的台灣有很大的不同。

0118-4

沃旭能源亞太區總經理暨台灣董事長柏森文解釋離岸風電的電纜與變電站設施,以及台德風場的差異性。攝影:陳文姿

30年的經營風險  仰賴穩定明確的政策

沃旭目前在台規畫開發「大彰化離岸風電開發計畫」,總裝置容量2.4GW。此外,沃旭也投資位於苗栗外海的海洋風電Formosa 1,擁有35%的股權。

「到目前為止,我們只通過環評我們還要申請很多的許可」,柏森文快速盤點離岸風電開發的程序,包括已經進行的風測、地質探測,年底必須取得的籌設許可。接著還有岸上與離岸的建造許可、購電協議簽訂等。

離岸風場的開發期程長達五到八年,在風機完成併網,電力接上的那刻來臨前,廠商不會有任何營收。而風場建立後,必須順利運維25年,廠商才能有更大的獲利空間。前後30幾年的經營,這是離岸風電商必須承擔的壓力。一個政策小轉彎都可能影響規畫,收益也隨之變動。

「身為開發商,我們很清楚這一點,也願意承擔這些已知的風險。我們所期望的,是政府政策穩定、明確。」

0118-1

沃旭能源計畫在彰化外海興建離岸風場。圖為亞太區總經理暨台灣董事長柏森文。攝影:陳文姿

沃旭估計在台投資額達台幣3000億元。不過,現階段已有10GW的離岸風電通過環境影響評估,超過政府2025年5.5GW的目標,所以經濟部提出遴選機制,讓各家公司競爭,預計4月揭曉結果。這場幾乎是二選一的嚴格淘汰賽,誰能通過考驗,仍是未定之數。

風能結合儲能  離岸風電的全新組合

政府的離岸風電要的不只是能源轉型而已,遴選辦法中清楚的告訴風場開發商,政府想要藉此扶植本土產業鏈,帶動新產業、新技術與就業機會。

柏森文表示,具競爭力的台灣供應商將有機會跟著沃旭的腳步擴展到全世界。他透露,目前已經看上日本與韓國。

而風電的未來是什麼?沃旭能源在2017年成立儲能事業部門,並在英國的Burbo Bank風場展開儲能結合離岸風電的試驗計畫,未來將進一步擴大規模。「這個組合會是非常有趣的發展」。

0118-6

位於英國西北離岸的Burbo Bank Extension風場2017年開始商轉,可提供23萬戶英國家庭電力使用。圖片來源:沃旭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