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喜歡玩具也愛社交 台灣首本豬的動物福利漫畫獨立出版 | 環境資訊中心
自然書訊

豬喜歡玩具也愛社交 台灣首本豬的動物福利漫畫獨立出版

2018年04月07日
轉載自農傳媒;文:林宜潔

台灣第一本關於豬隻動物福利的漫畫。圖片提供:羅玲玲

台灣第一本討論豬隻動物福利的漫畫三月底(30日)出版,創意點子就來自中國文化大學動物科學系系主任羅玲玲,「辦研討會吸引力不夠,我就用漫畫來說故事。」這本40頁的漫畫書,淺白趣味,要讓養豬人認識豬的動物福利,大眾也能了解豬的生活。首刷500本,還沒正式發售前,已經被訂走了100多本。

有玩具可以玩的豬,就擁有了部分動物福利

「很多豬農一聽到動物福利會抗拒,以為就是要叫他多花錢。」羅玲玲指出,動物福利有很多面向,一般直覺都想到的豬舍重建,只是其中一個面向。養豬產業能更健康永續,才是談論動物福利的目的。

羅玲玲說明,臺灣養豬有剪尾習慣,主要就是怕豬隻咬尾,但豬咬尾常常是因為飼養擁擠,而且環境環境單調。「如果空間比較寬,又有好玩的,豬隻比較不會咬尾,或許就可以免去剪尾的痛苦。」羅玲玲指出,飼養環境豐富,飼養密度不要太高,豬心情放鬆,也是增加豬動物福利的方法。「放一些簡易的玩具,像是木條,或掛鏈子在豬欄裡,豬都愛死了,都會去玩去啃。」

「我們不是想像豬的心情,是從豬的行為表現去觀察。牠喜歡就會表現出喜歡的樣子,去搶就代表喜歡啊。」羅玲玲指出,推廣動物福利並不是單純的情感投射,而是從動物行為發展出來,有根據的論述。


文化大學動物科學系系主任羅玲玲多年致力推廣豬的專業知識,並獨立出版台灣第一本討論豬的動物福利漫畫。拍攝:林宜潔

用漫畫埋下改變的種子

羅玲玲經常到各地講解動物福利、提升養豬效率,但他發現,「每次開動物福利研討會,幾乎都是動物保護機構來參加,真正養豬的人很少來聽,我才想到用這本書來切入。」羅玲玲說明,推廣動物福利其實畜牧管理人是最關鍵的角色。為了打動跟養豬產業真正有關係的人,決定用漫畫的魅力來嘗試。

這台灣第一本的豬隻動物福利漫畫是羅玲玲獨立出版,有了草圖發想後,找了小說家羅傳樵幫忙,把偏向社會科學的東西加入人文元素,讓故事跟內容串起來。

像在漫畫中的有位仙人使用魔法,讓豬可以跟豬主人說,自己想要住在有亮光的豬舍,不要整天不見天日。也沒辦法容忍超過連續85分貝的噪音,希望主人能維修豬舍裡老舊大風扇,都是看了令人會心一笑的情節。

目前一刷印了500本,開賣前就已經被訂走100多本,其中不乏豬場的老闆和行政單位。「有興趣的人都可以來買。故事很短,能一口氣看完,裡面還有附上去年政府公告的《豬隻友善飼養系統定義及指南》,故事看完之後,隨時可以回來查詢。」


漫畫故事中的豬被施了魔法,跟豬主人有許多的趣味對話。圖片提供:羅玲玲

重視豬的動物福利,產業更健康,對消費者也更有益

羅玲玲說,當台灣養豬還部分停留在1980年代、以工業化、效率為導向的飼養方式,歐美的動物福利已經不斷推進,從1980年代以來,已經改革了五六次,像是瑞典甚至在歐盟執行標準之上,出現豬隻不剪尾的認證標章,「養豬是一個經濟生產的方式,談動物福利也是為了產業升級,長遠來看成本其實不會更高。」

「一開始去算有形的成本,會覺得你養的豬變得比較少。但這種管理方式,如果讓母豬因為健康好,繁殖機能佳,每次生育只要增加一頭,獲利在幾年內其實可以拿回來。」

「我們目的就是不希望大家養那麼多豬。有效率生產,養少一點,生產量反而高,還是會賺到錢,管理起來輕鬆。產生的豬糞料少,對環境影響也比較小。」羅玲玲說,動物福利對豬的影響是漸進式的,歐美也不是一步到位,而是慢慢改進。

羅玲玲說明,管理效率不好,就算養很多豬,也難有生產效能。「母豬不要待在狹欄,更多活動,更健康,泌乳量也會更高。如此一來,仔豬不用很大力咬乳頭也有乳汁,那可能仔豬不用剪齒,也不會去咬母豬的乳頭,這樣也就達到一部分動物福利了。」

二代接班漸多,養豬產業改變樂觀

出版這本漫畫,並非一夕就要改變農民養豬觀念,「我們台灣的人可能表面上會說怎樣,可是其實也記在心裡。」對於突破推廣動物福利的障礙,羅玲玲指出,其實知道動物福利觀念的人許多時候是同意的,只是現階段還沒有能力去做。「那沒關係,產業先知道這件事,等有機會改變的時候,就去改變。很多時候,產業要進步都是這樣。」

羅玲玲指出,根據2015年的統計資料,台灣目前23.1%的毛豬是由不到2%的企業養豬戶養的,其中有許多都是新二代接班。「動物福利主要就是針對比較大型規模的飼養戶,現在幾乎交班給二代,對於新觀念接受度比較高。」「我對台灣養豬產業的未來還是樂觀的。」羅玲玲說。

※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農傳媒》,不適用CC共創授權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