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龍峒史前遺址 文史人士疾呼保留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大龍峒史前遺址 文史人士疾呼保留

2007年04月05日
摘錄自2007年4月5日中國時報台北報導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台北市大龍峒發現新石器時代的「訊塘埔文化遺址」,年代距今約4500年,地方文史工作室及大龍國小老校友疾呼保留文化遺址,北市文化局將參考中研院史語所研究員劉益昌的建議,擬將大龍國小與六藝廣場遺址列冊,考慮大龍國小南側限定開發。

大龍峒遺址的發現,緣自北市更新處進行大龍峒文化園區六藝廣場工程施工時,地方文史工作者發現疑似清代「輦輪堡」遺跡,文化局旋即於去年9月,針對已暫停施工的六藝廣場辦理文資價值會勘,並委託考古專家劉益昌進行考古探坑試掘計畫,在大龍國小操場挖掘4個探坑、在校內周圍挖了5個探坑,初期發現日治時期的木屐、膠鞋、生活用品、明治時期的錢幣,再向下挖掘可見道光年間的錢幣、乾隆年間的錢幣,再往下挖掘1.5公尺後皆發現史前人類遺留的痕跡,探坑可明顯見到單一文化層堆積情形,應可確認為訊塘埔文化。

大龍峒文史工作室代表陳應宗表示,大龍國小是北台灣教育史蹟,地方早已連署1萬人次希望保留這塊古聚落,現在挖到4500年前的遺跡,市府毫無理由再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