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諾比的聲音:來自二十世紀最大災難的見證》台灣版特別收錄
緊挨電廠不過二十五公里的禁區邊上,國營農場至今仍供應首都飲用的牛奶。住在簡陋篷車內的兩位工人,對電廠近在咫尺似乎沒太大感覺。「天氣好時,你從這裡就可以看到車諾比的煙囪。」
聯合國調查指出,飲用污染牛奶,是鄰近國家近六千名兒童罹患甲狀腺癌的主因。今日,各界對輻射實際影響仍莫衷一是。乳牛群裡,手上的蓋格計數器微微作響。游離輻射,游離在曖昧數字間。
更往裡頭,禁區深處三不管地帶裡,農婦告訴我們,隔鄰又走了一個老人。幾個寡婦在過去十年分別送走了先生,死因都是癌症。如同科學界的對立,也有農人顯得樂天。「都是他們亂講,根本沒有什麼輻射線,我們過得很好。」
臨行前,阿嬤送我們兩勺新鮮莓果。這項傳統美食近年輾轉外銷,反轉了當地蕭條已久的經濟,也引來食品安全的質疑。
而世界衛生組織和國際原能總署的官方說法是:
此區的輻射劑量不足以產生重大健康影響,除了略微增加罹癌機率之外。
車諾比的聲音:來自二十世紀最大災難的見證
首次完整俄文直譯,台灣版特別收錄核災30周年紀實攝影
作者: 斯維拉娜‧亞歷塞維奇Алексиевич С. А.
譯者:陳志豪
攝影:林龍吟
出版社:貓頭鷹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06/07
在這裡,回家只是死亡的開始……
1986年4月26日,烏克蘭車諾比核電廠發生爆炸事故,輻射塵隨風吹至鄰近小國白俄羅斯……為了避開人口密集處,政府以人工方式降下黑雨,白俄羅斯從此成為重災區……
這是獻給未來人類的一段歷史
「車諾比堪稱二十世紀最重大的災害事件,時至今日我還是不解,我所見證的究竟是過去還是未來?……一不小心,就會陷入恐懼的窠臼」──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亞歷塞維奇
他們常會急著想趕快把話說完,唯恐說慢就來不及了。我當時沒意識到,他們的證詞都是拿生命換來的
在白俄羅斯的重災區,美麗與恐懼交織而生。花朵開放得異常豔麗,果實長得特別碩大,不過,一切都禁止摘採……
事故後十年,亞歷塞維奇決定傾聽來自受災區的聲音,她訪問了超過500位倖存者,都以親眼所見的死亡,換取的證言,且每個人的聲音都反映出某種面向,那是時間概念的崩解、是國家機器的隱瞞、是俄羅斯人的價值觀,與無數個體生命交織出的眾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