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合「心靈重建」與「環境再造」 | 環境資訊中心

結合「心靈重建」與「環境再造」

2018年05月08日
作者:陳慈美

他看見許多的人,就憐憫他們。

因為他們困苦流離,如同羊沒有牧人一般。

馬太福音9:36

 

美國宗教學者卡爾斯(James Carse)以兩種遊戲來描述人類所從事的活動:第一種遊戲,規則固定且嚴格,是會結束的;第二種遊戲不會結束,因為,為了讓遊戲可以繼續下去,規則可以改變。

如果玩的是有限的遊戲,目的是為了競爭並成為贏家,例如:NBA,戰爭、華爾街、政治、商業、銀行業。假如玩的是無限的遊戲,目的就只是為了要玩,這樣的遊戲不會有輸家,因為目標是為了繼續玩下去。

與現代人關係最密切的一個無限遊戲,就是確保地球永續的未來。任何威脅永續性的行動,都會終止遊戲,於是,許多民間團體紛紛成立,透過改變有害的政策、法律或行為,致力於讓遊戲可以繼續下去。

《看不見的力量》(Blessed Unrest)書中,作者保羅•霍肯(Paul Hawken)指出:重建地球的運動正在全球各地蓬勃地展開,但是,看見的人並不多。

他以實際的例子來說明這個矛盾:當媒體報導汪格麗•瑪泰(Wangari Maathai)贏得諾貝爾獎時,新聞裡並沒有提到非洲有六千個婦女團體組成的網絡正在種樹。當我們聽說化學品外洩到河裡,卻不知道光是在北美就有四千個以上的組織認養了河流、河灣和小溪。我們讀過有機農業在美洲、日本、墨西哥和歐洲的農業中,是成長最快速的部門,卻不知道另外有超過三千個組織在基層做普及教育的推廣,讓農夫、客戶、立法者了解永續農業和永續生態的正確觀念。

霍肯又強調:重建地球的運動有個獨特的傾向,就是直接解決問題。改變世界的方式,就是要改變人的做法,涵蓋的範圍包括:住家、飲食、農業、交通運輸、社群關係等等。他也承認,我們必須努力影響制度的改變,可是如果一般人生活中的行為與消費模式沒有改變,制度的改變十分困難。

生態困境不但是自然環境的衰敗問題,它更是現代人痛苦的根源。我們要學習主所立的榜樣,先「走遍」、「看見」、「憐憫」,然後「教育」、「宣講」、「醫治」。(馬太福音九章35~36節)

祈求上帝使用我們,將「心靈重建」的福音使命與「環境再造」的社會需求結合,以信仰的指引與實際的行動來達成「光照台灣」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