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緩全球溫暖化——水煮青蛙的省思
全球二氧化碳的排放量逐年增加,以台灣來說,正以7%的快速度遞增中,要削減這種驚人的污染排放量,替地球淨身,顯然不是件容易的事,但是面對這場可能致命的災難,如果我們還是像那群毫無憂患意識的青蛙一般,會是個什麼樣的下場?
一位心理學家適切的比喻面臨全球溫暖化的人類:青蛙在一鍋清水中游來游去,不知道鍋子下正有小火慢慢的的加溫;青蛙如果會說話,牠會說:「好像漸漸熱了些,不過,沒問題,過得去!」過了好一陣子,溫度更高了,有些青蛙警告,再下去就慘了,可是,大部分青蛙會回答:「反正溫度持續上升好久了,而且,我們也還好,少杞人憂天了!」
青蛙的結果是很明顯的。而二十世紀末的人類其實像極了這些青蛙,因為人類演化的歷史中,從來不知道溫度持續上升的影響是什麼?當科學家努力從湖底沉積物及南極冰塊中,想找出過去地球上氣候變遷的軌跡,並進而預估我們「溫暖」的未來時,對多數人而言,拒絕面對現實當然是最簡單容易的——即使拒絕可能是致命的災難。
吃這個也癢、吃那個也癢
自從被送上斷頭台的法國科學家拉瓦謝指出,燃燒其實是空氣中的氧氣主宰,尤其是碳反應生成二氧化碳。人類的禍福就與二氧化碳更緊密結合在一起了!我們喜歡在寒冬見到溫室裡美麗的花朵,其實,地球就是因為含有二氧化碳,才形成一個溫室,並孕育出燦爛的生命。好像人的體溫總保持在37度似的,地球的生命當然也要穩定的溫度;設若上升2或3度,那無論是人或地球都是緊急的、嚴重的病症。
學理工的人常以能源使用來界定不同階段的人類歷史。從最早祖先以火取暖、驅敵、烹煮以來,一直到我們所處的石油世紀;我們使用過再生能源如木材、水力、風力等;也同時開採了不可再生的礦物能源,如石油、煤、天然氣、核能等。70年代全球歷經了兩次能源危機的震盪,那是供給不足的問題;而90年代的全球議題卻又集中焦點到能源使用的副作用:
●化石燃料占目前能源90%以上,燃燒後的二氧化碳將導致全球溫暖化。
●核能發電的放射性廢料處理與最終處置,一直沒有妥善的工程技術因應;安全性與經濟性也令人擔憂。蘭嶼達悟族人的抗爭是明證。
●即使是水力發電,也有人文社會與自然生態的影響,尤其是原住民部落的強迫遷移;台灣瑪家水庫計畫其實已威脅魯凱族的生存與文化延續。
現代心享受便利的生活,基礎是能源與技術的投入,可是使用不同形式的能源,卻又產生各種輕重大小的副作用。套句豬哥亮的廣告辭,真的是「吃這個也癢」,「吃那個也癢」。
怎麼辦?
我們面臨的問題是溫暖化的威脅,而問題的起因是我們排放了二氧化碳為主的溫室氣體。怎麼辦?讓我們假想地球媽媽被我們塞進去太多溫室氣體,她必須「瘦身」,除去不健康、多餘的二氧化碳。
就像任何控制體重的方法,少吃是最根本的辦法。也就是說,我們首先要做的是減緩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的排放。不只如此,為了因應未來可能面臨的溫暖化的衝擊,也應該未雨綢繆的在防洪、糧食、水資源各方面做好整備的工作。在氣候變化綱要公約中,大致上要求公元2000年凍結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在1990的水準,再進一步於2005年削減1990年排放量的20,問題是,我們排放的二氧化碳逐年增加,以台灣來說,每年繼以7%遞增中,要削減,要替地球瘦身,顯然不是很容易的事情。
如果說我們每人每年努力減少3~~5%,10年下來,仍然是可以削減30~~50%排放量的;把這個努力當成是參加互助會,而跟這個會是為了地球媽媽的健康,還有我們子孫的福祉。這個削減會影響我們便利的生活方式嗎?瘦身中心不都是嚴格管制飲食?那麼,為了減緩溫室氣體排放,是否意味著我們的食、衣、住、行、育、樂都像清教徒,或回復農業時代呢?其實不然,美國奧杜邦社出版的《延緩全球溫暖化之市民指南》就是許多足供參考的知識庫之一。我們可以享受科學的結晶,在不影響我們生活品質下,輕鬆的逐年延緩從居家日常生活所排放的溫室氣體。現在不都流行一句話:「信任我(地球),你也做得到!」。
段宣的尿布
有一次,內子宜樺和我去內湖看剛誔生十天的段宣,他是好友台北市議員段宜康與陳麗文第一寶寶,可愛極了!段宜康除了負責替他洗澡,還告訴我們,他打算買布尿布,代替用過就丟的紙尿布,我們都很高興這個決定:到段宣兩歲時,他總共可以省下約一萬片紙尿布,堆起來是座夾雜尿臭不小的垃圾山 。
類似許多台市民在做的資源回收,除了有助垃圾減量,其實也在減緩溫室氣體的排放,這也說明日常生活處處都有值得節省的地方。以宜樺和我的家庭而言,我們一年約用1200度電、200立方米的天然氣、她的喜美汽車一年跑1萬5千公里,耗掉900公升的汽油,我去一趟荷蘭,飛了約12000公里、上下班搭0南公車每天10公里、偶而搭巴士回台中看爸媽;每天垃圾約0.8公斤;而冰箱與汽車均未更換冷媒,我們估計一家二口每年排放的二氧化碳約是9000公斤。
我們如果為地球瘦身,改善交通將是最容易達成的,例如,今年起,宜樺已改搭木柵線捷運上下班,要減2%顯然是不難的 。我們也預期每年持續的減少是可行的,並不必改變太多生活上的便利。親愛的朋友,你不妨也試著算算看,如何可以幫地球跟個會,每年2%,10年後累積20%,而且我們不標下這個會,我們留給地球上後起的生命。
除了DIY之外
上述的自力救濟夠嗎?有用嗎?當然是肯定的。透過自覺的努力,其實可以讓我們更像地球村的公民,全球關懷加上草根行動;也會讓我們更了解,更支持台灣的環境保護運動,例如約能源告別核電的反核行動,美濃與瑪家反對興建新水庫,堅持優先整治高屏溪的少數族群運動,還有在西海岸為保護溼地,免於成為高耗能、高耗水、高二氧化碳排放的石化煉鋼廠之土地而打拼的環保團體等。當然,每當選舉到來,我們也可以是否主張保護森林、改變產業結構、環境優先經濟成長、或者核四預算案的投票等來檢驗那些民意代表。
把個人與家庭的DIY也凝聚成為組織的與團體的DIY,為地球的永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