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放採捕 澎湖特有種章魚恐滅絕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開放採捕 澎湖特有種章魚恐滅絕

2007年04月10日
摘錄自2007年4月9日自由時報澎湖報導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澎湖特有種章魚開放採捕政策,引發保育團體抨擊。日前中研院鄭明修博士在台北三芝、淡水海域發現疑似澎湖特有種章魚蹤影,兩者間是否有關聯,學術界展開研究,或許能解開澎湖特有種章魚生態之謎。

澎湖特有種章魚的名稱,最早在95年由國立中興大學盧重成教授在國際學刊上發表為新種,主要產地分布白沙鄉金嶼、鳥嶼、赤崁及岐頭、講美、沙港一帶淺海海域,每年2月中旬至5月中旬,章魚會出現在潮間帶,但因90年奇比颱風造成棲地破壞,加上過漁行為及壽命僅有1年,一生只交配1次,產卵數量最多20多顆,相當稀少,面臨絕種的命運。

由於澎湖特有種章魚5月中旬後,就消失在澎湖潮間帶,而實驗室中雖然成功讓章魚卵受精,卻無法突破孵化技術,因此澎湖縣政府前2年都採取禁捕政策,但今年卻因議會強大壓力,造成政策急轉彎,在禁漁期突然宣布全面開放,造成海邊出現大批採捕人潮,令保育團體憂心會加速澎湖特有種章魚滅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