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市政府環保局針對高雄空品改善工作每季與民間團體進行座談,昨(13)日在今年第二次會議中,環保局空噪科說明上半年高雄空品改善情形,今年1到6月細懸浮微粒(PM2.5)平均濃度為25.6微克/立方米,較去年略有改善,而紅害(>54微克/立方米)日數則比去年減少15天,僅14天。
加嚴排放標準 紅害控制優於過往
由於空污季為每年11月到3月,高雄4-6月就沒有紅害發生,不過根據歷年PM2.5的紅害站日數逐月統計,發現今年2-3月間紅害明顯減少,僅增加1個站日數,累計到6月為止達87站日數,環保局空噪科表示,預計到今年底可達成「紅害減半」(<202站日數)的目標。
為何今年2-3月間,並未如往年紅害持續發生?空噪科表示,每年氣候條件不同可能有所影響,不過今年因各種管制和加嚴措施開始實施,包括加嚴設備元件排放標準、所有燃燒設備須符合燃氣標準、空污總量管制、二行程和柴油車的汰換等,使得紅害控制優於過去的水準。
不過環團表示,實際的考驗還是10月以後進入空污季,是否能讓紅害站日數持續降低,使PM2.5空品標準達標。
工業區臭味偷排抓不到?應加強採樣檢測、不能靠用聞的
雖然高雄整體空氣品質有所改善,但居住在重工業區附近的民眾經常反映突發性的空品惡化,懷疑業者趁夜或下雨偷排,但卻始終抓不到。
高雄市環保局去年開始在林園、臨海工業區設置稽查駐點人員,當民眾陳情有異味或空污事件發生時,可就近稽查,縮短案件處理時間。
環保局稽查科統計,工業區附近居民每月陳情空污事件約有數十件,民眾經常陳情有異味,包含有機氣體異味和製造生產的異味、燃燒時的異味及不明異味等,經現場稽查處理後,實際告發率臨海工業區為5.26%,林園工業區為6.66%。
從去年11月到今年7月臨海、林園工業區民眾陳情案件中,有21件實際污染案件,環保局主動稽查也告發了12件,包括排放黑煙、製程異常、工廠火災、廠區逸散、落塵等,平均每月發生3-4次實際污染遭環保局開罰。
不過更多時候是民眾聞到異味,通報陳情後卻未能抓到污染元凶。稽查科科長馬振耀說,民眾陳情時多反應空氣中有異味,由於稽查人員根據民眾的說明找污染源頭,有時大範圍無法及時判定而錯過採樣時機,異味也已經散去,最後只能記錄「沒有明顯異味」。
對此環團表示,民眾陳情協助抓污染者,環保局應更主動採樣化驗,不能只是靠用聞的。林園區反公害護家園協會蘇益昌說,要找出污染者就要即時採樣,環保局可提供鋼瓶給這些特定工業區居民,在發現污染時立刻取樣,找出污染成分,抓到元凶。
對於污染稽查,環保局長蔡孟裕說明,由於污染告發事涉舉證,必須確認異味中的成分,才能進行告發,目前環保局有檢測裝備來分析不明氣味的成分,未來要以科學化的採樣檢測數據來回報陳情民眾。
台電大林廠試車 重金屬排放、海水排煙脫硫受環團關注
另外,臨海工業區的台電大林廠新燃煤機組目前正在試車階段,根據環保局資料,新機組的燃煤發電毛效率達45.59%,在試車期間空氣污染物的去除效率都達到環評要求。
不過環團認為,環保局提出的試車數據太過粗糙,究竟新機組與舊機組相比毛效率改善多少?此外,試車時量是以多少產能來進行?新機組的重金屬排放監測數據,也沒有說明清楚。
地球公民基金會副執行長王敏玲認為,應讓民眾知道同樣是超超臨界燃煤電廠,大林廠和已經運轉的林口電廠機組空污排放有何差別。
另外大林廠採用海水排煙脫硫方式可能對海洋造成影響。海水排煙脫硫是利用海水鹼度吸收去除廢氣中的二氧化硫,排煙脫硫後的廢水pH值呈酸性,要與大量冷卻水稀釋混合後,再排放至外海。環團對於排煙脫硫放流水恐造成海洋酸化,要求加強檢測曝氣後的硫氧化物跑到哪裡去。
近日,興達電廠新燃氣機組更新案正在環保署進行環評審查,地球公民基金會和高雄野鳥學會都在座談會上要求高雄市環保局,為捍衛高雄濕地和空品,應和民間一起要求台電興達廠先拆舊機組,直接在廠內更新,不要讓台電到了2023年才拆舊燃煤機組,影響高雄空品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