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夏天提早來到,5月就頻頻創新用電紀錄,7月底另一波用電高峰,一連數日全台高溫,用電連創新高。8月1日這天,全國用電量創下歷史新高,瞬時尖峰用電在下午1時54分達最高點3735.1萬瓩。
這一天,卻沒有一般人想的「缺電」,仍有230.5萬瓩的備轉容量,備轉容量率維持在6.17%,供電燈號顯示黃燈。是那些電力支撐這一天的需求,又是哪些節電措施減少了用電需求?
燃煤燃氣機組上線仍占大宗 再生能源占比5%
根據台電資料,8月1日1點50分的電力供應燃氣占40%,燃煤33.8%,核能10.2%。再生能源的部分,非抽蓄的水力提供了2.2%,太陽能占2.5%,加上風力0.4%,共計5.1%。[註1]
跟去年相比,今年增加了大林新1機、通霄新1號機、大潭7號機,在8月1日提供250萬瓩左右的電力。此外,大林新2機於該期間試車,也增加了電力供應。核電機組則維持平盤,由於核一廠1號機與2號機分別自2014年12月,2017年6月停機至今,今年核電以核二、核三為主。
8月1日用電尖峰時太陽能的貢獻為93.4萬瓩[註2]。太陽能在2017年裝置容量是138萬瓩,今年上半年(至7月)進展迅速,增加53萬瓩,達191萬瓩。據台電調度處估算,太陽能在夏日中午可發電六成,約120至130萬瓩。
減少尖峰用電 容易被忽略的節電與需量反應
台電另一種對抗用電尖峰的方式就是「需量反應」,由台電提供電價誘因,引導用戶在負載尖峰期間減少或暫停部分用電的機制。換句話說,沒有需量反應的話,實際用電量會更多。依據台電資料,8月1日需量反應省下的電量達104萬瓩。其中,透過競價機制達成節電的需量競價占10萬瓩,遠比去年需量競價最大值65.6萬瓩低。
今年需量反應最大量落在7月18日的117萬瓩,約等於二部台中火力機組。台電專業總工程師、發言人徐造華解釋,一般來說,用電量越高,需求面的管理(需量反應)也越大。由於8月1日供應的備轉容量還算足夠,所以需量反應沒有達到最高。
除了大企業節電外,國外進一步利用需量反應發展出「用戶群代表」(Aggregator),集小用戶之力變成可觀的節電量。台電今年再度試推這項制度,但廠商僅投標2萬瓩。徐造華解釋,國內對此機制還不熟悉,目前對節電影響還不大。
台電從年初就推出節電獎勵報名登錄活動,截至8月底已有323萬用戶參與。據統計,7、8月實際有節電行為的參與用戶約130萬戶,推估7、8月每月節電量約5億度電[註3]。雖然很可觀,但缺乏即時資料,無法推算民眾節電對抑低尖峰用電的占比。
秋老虎 冬空污 用電新挑戰
時序進入秋冬後,台灣也進入下一個挑戰-秋老虎與10月到3月的空污季節。這時機組開始歲修,加上燃煤電廠降載,也可能造成備轉容量變低。
今年8月中、下旬供電就開始餘裕,台電破天荒提早安排興達電廠3號機與通霄電廠5號機進行大修。徐造華解釋,備轉容量足夠的情況下,提前排休可以避免秋冬季節太多機組同時歲修。加上八月水庫進水很多,水力可以應急。如果遇到秋老虎,天氣熱的時候太能光電供電也會增加。
他表示,除了大林新1號機跟通霄新1號機都已經商轉。容量達89萬瓩的通霄新2號機預計明年商轉,現今已進行試車,發電量接近滿載。台電不會將可用的機組全部派上,燃煤與燃氣也有發電時數限制,部分電力仍需保留待調度使用。
※ 註1:2018.8.1瞬時尖峰負載為3,735.09萬瓩,發生時間點為13:54:06,因台電公司資訊揭露能源別曲線圖為10分鐘更新一筆資料,因此取最接近時間點13:50整。燃煤與燃氣占比均已包含民間電廠。其他電力來源:包括汽電共生4.4%、燃油4%、抽蓄水力2.5%等。
※ 註2:非台電的太陽能廠所發電量是參考購電取樣發電量分區比例估算得出,所以太陽能發電量為評估值。9月3日裝置容量更新資料為231萬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