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衛報報導,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執行秘書帕爾默(Cristiana Pasca Palmer)警告,全世界必須在未來兩年內訂定一項新的自然公約,否則人類可能成為第一個記錄自身滅絕的物種。
帕爾默表示,各國國民必須向政府施壓,要在2020年之前制定積極的全球目標,以保護昆蟲、鳥類、植物和哺乳動物等攸關全球糧食生產、乾淨水源和碳封存的物種。
「生物多樣性喪失是沉默的殺手,」帕爾默説,「人們可以感受到氣候變遷對日常生活的影響,但是生物多樣性的改變不容易察覺,但當你感覺到時,可能為時已晚。」
締約國會議將召開 盼制定生物多樣性的「巴黎協定」
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負責維護人類賴以生存的自然生態,成員包含195國和歐盟。這個月,《生物多樣性公約》秘書處將在埃及沙姆沙伊赫舉行締約國大會,討論管理世界生態系統和野生動植物的新框架。這個談判將持續兩年,帕爾默希望下一次,也就是2020年中國舉辦的會議上完成談判,訂下積極的全球新協議。
保育人士迫切希望能有一項與巴黎氣候協定有同等地位的生物多樣性協議。但到目前為止,雖然許多科學家認為生物多樣性對人類的威脅並不亞於氣候變遷,這個問題卻很少引起人們的注意。
近期兩個主要的生物多樣性協議分別訂定於2002年和2010年,但都未能阻止這波自恐龍滅亡以來最嚴重的生物多樣性喪失。
元首不想出席的國際會議 保育淪為「紙上」保護區
八年前,根據「愛知生物多樣性目標」,各國承諾至少將自然棲息地的流失幅度減半,確保所有水域的永續捕撈,並在2020年前將自然保護區從全世界土地的10%擴大到17%。但許多國家進度落後,或是增加了保護區但是幾乎沒有管理。從巴西到中國,都存在許多「紙上」保護區。
這個問題在政治議程中的優先順序也很低。與氣候變遷大會相比,很少有國家元首參加生物多樣性會談。甚至在川普之前,美國就拒絕簽署該生物多樣性公約,只以觀察員身份出席,是唯一尚未簽署生物多樣性公約的聯合國會員國。
生態告急 2050年亞洲漁業可能完全崩潰
帕爾默強調,拯救生物多樣性仍有一線希望。非洲和亞洲的數個物種逐漸恢復(儘管大多數物種正在衰退),亞洲的森林覆蓋率增加了2.5%(儘管其他地區衰退速度更快),海洋保護區也在擴大。
但整體而言,帕爾默說情況令人擔憂。由於氣候變遷和人口不斷增長,未來30年,生態環境破壞、化學污染和外來種造成的生物多樣性流失將會加快。預計到2050年,非洲將失去50%的鳥類和哺乳動物,亞洲漁業將完全崩潰。植物和海洋生物的喪失將降低地球吸收碳的能力,形成惡性循環。
「這些數字非常嚇人」,身為前羅馬尼亞環境部長的帕爾默說, 「我希望人類不是第一個記錄自身滅絕的物種。」
一箭雙鵰 生物多樣性、氣候變遷的共同解
儘管政府對這個威脅的反應很弱,但她仍保持樂觀態度。
上個月,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和科學家舉行了第一次聯合會議。他們發現,以自然為基礎的解決方案,例如保護森林、植樹、土地復育和土壤管理,可以提供高達三分之一的巴黎協定所需的碳吸收。
今後,聯合國氣候變遷和生物多樣性兩個部門應該發表聯合評估。帕爾默還指出,雖然有些國家的政治走向錯誤,但也有些積極發展,例如法國總統馬克宏,就是第一位注意到氣候問題必須依賴保護生物多樣性來解決的國家元首。這也將成為下一屆法國G7峰會的議程。
參考資料
- 英國衛報(2018年11月6日),Stop biodiversity loss or we could face our own extinction, warns 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