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投辯論的50場意見發表會,在21日下午「以核養綠」公投辯論結束後劃下句點。
這一場由領銜提案人黃士修擔任正方,反方則為環團地球公民基金會執行長李根政擔任,就「您是否同意:廢除電業法第95條第1項,即廢除『核能發電設備應於中華民國一百十四年以前,全部停止運轉』之條文?」這一項公投進行辯論。
針對「2025非核家園」雙方互批對方陣營長期「抹黑」自己,話題主要在燃煤比例、非核家園達成的可能性再次交鋒。
「以核養綠」喊出1234的能源占比,綠能10%、核能20%、天然氣30%、燃煤40%,與非核家園的綠能20%、核能0%、天然氣50%、燃煤30%相比,燃煤變得更高。
黃士修質疑,拿掉了核電、不要核三廠的2GW,綠能發展是否足以即時補上這2GW,或是最後反而走向9成火力發電?而核能就是潔淨能源,以核養綠才是「潔淨家園」。
黃士修批,目前台灣的綠能發展「大躍進」,是從破壞濕地、埤塘而來,連水庫、鹽田、甚至祖墳都不放過。且拉高天然氣占比,要把之前出包發生815跳電的大潭電廠再擴建,也因此要興建第三天然氣接收站,傷害大潭藻礁。
黃士修以國際媒體彭博社的分析指出,台灣再生能源擴張目標定得過高,既要「廢核」又要「減碳」幾乎是遙不可及的遐想。
黃士修表示,彭博社預估台灣的綠能只能從5%增為9.5%,天然氣由32%增為37%、燃煤由45%增為54%,最後將是九成以上來自火力發電。而當強烈颱風來臨時,風、光電不能用,天然氣供應也恐出問題,最高消失七成電力,不需共軍攻擊,台灣自陷國安危機。
李根政則認為,能源轉型已經啟動,綠能占比已經大幅提昇了,且台灣的核電占比不過8%,比起其他走向無核的國家,是更有機會達成「非核家園」。
在能源轉型的道路上,公民不只是電力的消費者,更是生產者,例如台東的達魯瑪克部落,原民自主的社區發電廠,目前已經成立公司,盈餘將是發展當地的助益,而「陽光伏特家」集資屋頂發電計畫,也總是獲得民眾搶購一空。
而公民團體也持續監督政府,要尋求衝突最小、問題最小的作法,像是彰化環保聯盟、媽祖魚保育聯盟,在風機環評審查時,監督開發方提出對生態影響最小的方案;搶救藻礁行動聯盟,也為了保護藻礁,一再提出其他更好的三接站選址建議,都是公民力量的展現。李根政強調,這些要由政府與民間一起面對的問題,絕非擁抱核電就能解決。核電不是答案,煤核不是二選一,而是孿生兄弟,應該一起淘汰。
李根政強調,空污問題要對症下藥,除了電廠、工業、移動污染源都有貢獻,就連海外的船隻也貢獻了9%,問題絕不是只有核電廠能解決。宜蘭反六輕、新竹反李長榮、鹿港人反杜邦、後勁反五輕等,都是環團從國民黨權威時代就拿出勇氣守護環境。
除了綠能發展與空污的爭論,福島核災、與蘭嶼核廢也成辯論焦點。
黃士修重申,「福島已經回正常的生活」,並沒有人因為福島核災的輻射外洩受到傷亡,反核方持續將福島與核災連結一起,是殘忍傷害福島人民的作法。李根政表示,目前福島災區仍有85%的人無法回家,和過去的記憶與生活都斷裂了,繼續使用核電,就是繼續讓全國繼續承受核災風險,若是北部的核電廠發生意外,將是至少800萬人20年無法回家的狀況。黃士修卻批,不回去的福島人是因為海嘯、地震的造成的損害,他們現在已在他地安頓好了,自然沒有回去福島的必要。
黃士修自認,擁核方可以在公投拿下300萬票,而且他們打算下一步發起蘭嶼核廢遷出的公投,「這是多少自稱反核的團體不敢真實面對的」,「本島不恐慌,蘭嶼核廢才可能遷出」,呼籲反核團體不要再散播恐懼。不過,「垃圾清出來何需公投」李根政反問,要是第16案公投沒過,擁核團體要怎麼收拾結局?何況這段期間,擁核者持續攻擊住在核電廠、核廢周邊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