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首支VR新聞《海造的風機》帶你一探離岸風場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台首支VR新聞《海造的風機》帶你一探離岸風場

2018年12月07日
環境資訊中心記者 賴品瑀報導

國內第一支3DVR互動新聞《海造的風機》由台大新聞研究所、新興科技媒體中心,在科技部、台大、HTC等機構協助下完成,7日在華山園區展出,科技部長陳良基,戴上VR頭盔體驗,成為這則VR新聞的第一個體驗者。展期為12月7日至9日,共有3天,民眾可到場免費體驗。

《海造的風機》全長約12分鐘,帶領讀者上山下海,可以在天空飛翔也潛入海底。在高空中,感受未來才要完成建置的離岸風機承接的風力,跟白海豚等生物感受水下打樁噪音,也登船跟著漁民出海,聽聽他們的心聲與擔憂。

陳良基體驗後表示,海浪的拍打、白海豚就在身邊的感受都相當真實,雖然明知道是虛擬的,但體會到白海豚承受著打樁工程的噪音,還是感到淡淡的哀愁,更提醒了要設法降低白海豚受到的傷害。

陳良基這一則VR新聞讓他更加感受到自己並非置身度外,而自己在其中也扮演了一個角色。而科技往往也讓人覺得遙遠,科技部也打算著手運用VR等科技來拉近與民眾的距離。

科技部長陳良基戴上VR頭盔體驗,成為這則VR新聞的第一個體驗者。賴品瑀攝。

科技部長陳良基戴上VR頭盔體驗,成為這則VR新聞的第一個體驗者。賴品瑀攝。

主持這個計畫的台大新聞所教授林照真表示,全球正在研究將VR技術投入新聞,目前主要寄望在深度新聞報導與紀錄片,例如英國BBC有運用過去採訪的資料、錄音,高度還原1943年二戰時戰鬥機如何進行轟炸,讓觀眾體驗戰爭的無情;也將上百個敘利亞難民口述的流亡經驗濃縮,並重建現場。

選擇以離岸風機為題,林照真解釋,一是因為這是重要的議題,再者,這個題目讓影像與VR技術有發揮空間,依照題目不同,適合的媒體也會不同。但他也強調,新聞人的專業、對真實元素的掌握,在各種新聞中都還是最重要的。

VR新聞《海造的風機》帶領讀者前往虛擬風場,一探離岸風機。賴品瑀攝。

VR新聞《海造的風機》帶領讀者前往虛擬風場,一探離岸風機。賴品瑀攝。

林照真強調,VR新聞能提供讀者的,是傳統新聞所沒有的互動與沈浸感,讓讀者對新聞有感,不在置身事外,進而產生自己的看法。台大風險社會與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周桂田,更以日前該中心所發佈的民調為例,指出30至50歲民眾,有超過5成誤以為核能是台灣目前主要的發電方式來強調,目前的台灣正需要更多科技來協助民眾理解新聞,並產生自己的看法。

計畫成員黃硯琳表示,團隊花上了4個月製作這支新聞片,為了要製作VR影片,必須掌握許多的細節,例如就連一艘漁船的長度、大小、吃水的狀況都需要去問清楚。除了VR影像外,團隊還以文字報導、攝影、影片相互配合。

國內第一支3DVR互動新聞《海造的風機》由台大新聞研究所、新興科技媒體中心,在科技部、台大、HTC等的協助下完成。賴品瑀攝。

國內第一支3DVR互動新聞《海造的風機》由台大新聞研究所、新興科技媒體中心,在科技部、台大、HTC等的協助下完成。賴品瑀攝。

《海造的風機》台灣首支VR互動式新聞展覽
時間:12/7 (五) - 12/9 (日) 10:00 - 21:00
地點:華山1914文創產業園區 紅磚區西5-2館
報名連結:http://bit.ly/2QCAMdr

作者

賴品瑀

新店溪下游人,曾在成大中文與南藝紀錄所練功打怪撿裝備,留下《我們迷獅子》、《我是阿布》兩部紀錄片作品。現為人類觀察員,並每日鍛鍊肌肉與腦內啡,同時為環境資訊電子報專任記者,為大家搭起友誼的橋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