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蘭筆記 | 環境資訊中心
自然書寫

野生蘭筆記

2007年04月29日
作者:戴智雯

自從上過了台灣分類學會舉辦的「天南星科」精采講座之後,一點也不捨得錯過第二場的「鍾愛野生蘭」,由林業試驗所的鍾詩文先生介紹台灣野生蘭。

台灣的野生蘭種類約330種,占全世界的1/7,也在台灣維管束植物中約占了1/10,表示蘭科的族群非常龐大;但這跟平常人的印象可能不太一樣,最常看到的蘭花總是在各大花市之中,在野外似乎很少見到蘭花的蹤影,因為蘭花生長的位置,大多在樹上、林叢內,如果沒有開花,當其身影隱藏在茫茫綠海之中,實在很難發現。

綬草與台灣喜普鞋蘭

從高海拔的「南湖雛蘭」、「粉蝶蘭」、「喜普鞋蘭」等,中海沷的「香蘭」、「一葉蘭」、「紅斑蘭」、「金線蓮」等,到低海拔的「綬草」、「禾草芋蘭」等等,從平地到高山,都可見到蘭科植物。高海拔蘭科大多是地生蘭、中海拔蘭科最豐富,也是特有種類較多的環境,鍾老師只挑選部分的蘭科植物,依棲地環境從高海拔介紹到低海拔,眾多的照片一張張展示著,種類太多、名字太難記,但株株都令人迷戀,讓我有點兒無法招架。

但鍾老師說,蘭科的名字其實很好記,因為大都是以形色或地名命名,如「南湖雙葉蘭」,就是有生兩片葉子、在南湖發現的蘭花;但是「大山雙葉蘭」也是在南湖發現,但因為南湖的名字已經被取走了,只好取南湖大山的「大山」為名;橫「一莖九華」就是一支莖上有九朵花……突然投影片上出現了「王建民蘭」,全場哄堂大笑,因為這是他發現的蘭科,但還未確認是否為新種,就先取名為「王建民蘭」。雖然鍾老師總是以玩笑的口吻介紹蘭科植物,但依然可以深深感受到鍾老師對蘭科的熱情、認真及執著,這是我看到似乎每個研究者,不管是研究植物、動物、天文、文學、攝影……等都擁有的特質。能心有所屬,實在是件幸福的事。

「綬草」是粉紅色的小花盤繞在綠色莖脈的蘭科植物,因此有人又稱它為「盤龍草」;這種生長在都市環境的植物族群越來越少了,加上都市的地貌變化的速度快到足以讓多個群族消失,因此這些蘭科都有「潛力成為稀有植物」,多麼令人心痛的玩笑。

櫻石斛

除了環境的影響,盜採是另一個嚴重的問題。曾經有人在花市發現蘭科「新種」,也有曾在山上發現許多形色較不佳的野生蘭花慘遭遺棄,較好的蘭花則帶下山販賣……這讓我想起電影《蘭花賊》(Adaptation),一位作家受邀去採訪一個對蘭花狂熱、在佛羅里達受保護的法喀哈契林帶內,盜採稀有蘭花,再進行培育的蘭花賊。這兩個人之間發展的故事及夾雜了人心的種種,雖然此片不是單純描述「盜採蘭花」的故事,裡面有段對話卻我的印象深刻:「若我不帶回去培育,將來它依然會消失。」蘭花賊對採訪的作者說。片中的蘭花賊總是遊走在道德邊緣,說一些似是而非的話,看似很有道理卻是基礎薄弱,就像是販賣稀有植物或購買的人一樣,人心的複雜程度,難以理解,也無法評論什麼。

當越美的花出現在投影片上,大家都會驚豔一聲,人們對蘭花的直覺反應正巧與盜採成正比,越美的花則越多人盜採,數量也就越少,真是紅顏多薄命。

最後鍾老師以「不要在花市上買野生蘭;不要在花市上發表新種」為結語,上一場天南星的講師王震哲老師則補充「好險沒有人要天南星」,結束了這場精采的演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