茄萣1-4道路開發案二度行政訴訟 3月12日宣判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茄萣1-4道路開發案二度行政訴訟 3月12日宣判

2019年02月20日
環境資訊中心特約記者 李育琴 高雄報導

茄萣濕地1-4道路興建案,因危及保育類黑面琵鷺棲息地,反對開路的當地居民對市府二度興訟。2016年1月,環評結論才遭高雄高等行政法院判決撤銷,同年4月,市府即重啟環評,並在8月再次通過環評大會審查。居民委託律師蔡易廷提告,前環保署副署長詹順貴也在卸任後加入戰場,昨(19)日在法院進行最終辯論,訴訟結果將在3月12日進行宣判。

茄萣1-4道路環評,歷經二次行政訴訟。蔡易廷律師、詹順貴律師與在地居民和環團一起奮戰多年。攝影:李育琴。
茄萣1-4道路環評,歷經二次行政訴訟。蔡易廷律師、詹順貴律師與在地居民和環團一起奮戰多年。攝影:李育琴。

茄萣1-4道路的開闢,意在改善茄萣市區往南的交通,根據開發單位高雄市政府工務局新建工程處的資料,將可減少當地90秒的行車時間,同時規劃作為茄萣區的觀光休憩道路,促進地方經濟發展。

高市府開發單位 環評審查未迴避 球員兼裁判

不過當地居民以市府第二次環評審查程序粗糙,新作的環評說明書內容對於道路施作的生態影響評估和因應措施,和前次沒有太大不同。且在環評大會中,市府作為主辦開發單位,市府局處的代表委員卻未迴避,參與最後投票,使得本案以10票通過,5票認為應進二階,最後多數同意而通過。

蔡易廷在法庭中指出,針對1-4道路的開發案,當時市長陳菊、副市長等人多次在市政會議和公開場合表示要盡快開發,而這樣的政策定見,如何能不影響其下的行政局處?高市府作為開發單位,又是環評審查主辦單位,球員兼裁判,「機關委員必定不能公正審查。」

市府已完成茄萣濕地公園施工,當地民眾說目前1-4預定地的土堤旁水域黑面琵鷺數量較多。圖片來源:張豐藤。
市府已完成茄萣濕地公園施工,當地民眾說目前1-4預定地的土堤旁水域黑面琵鷺數量較多。圖片來源:張豐藤。

根據環評施行細則第5條之1,當開發案或BOT的主辦機關為直轄市、縣市政府時,在環評審查時,直轄市、縣市政府機關委員應全數迴避出席會議及表決。

然而,市府委託的律師反辯,高雄市政府不是本開發案的主辦機關,工務局新工處才是。因此在環評大會表決時,在工務局代表已經迴避下,其他局處委員無須迴避。辯方律師也指出,沒有證據顯示出席的各局處代表受到市長影響,而作出不公正的投票。

「高雄市政府是否為1-4道路的開發主管機關,而市府局處代表應否迴避環評?」這項爭議點引發兩方辯論,很可能是決定行政訴訟勝負的關鍵。

事實上,在政府主導的開發案環評審查中,政府機關動員在環評大會投下贊同票,以達到多數通過的案例,不在少數。去年觀塘中油第三天然氣接收站開發計畫,就是在多數民間委員退席,官方代表出席人數優勢下,表決通過環評。被環團喻為環評史上最黑暗的一天。

為避免同樣事件一再發生,詹順貴在副署長任內,即積極推動修正環評法及施行細則,不過目前修法仍在草案階段,未能正式修定完成。

道路施工 黑琵反而多?

另一項爭點,是第二次環評審查中,開發單位使用的生態調查資料,與第一次環評說明書內容無異。蔡易廷認為,新的環評應該根據環評作業準則重作生態調查,環委也應針對新的計畫詳細評估是否造成環境影響,不過審查會中並未確實討論。

而開發單位一再強調,先前茄萣1-1號道路開發後,黑面琵鷺的數量持續增加,顯示開路對黑琵影響不大,不過事實上在2010-2011年施工時,黑琵數量明顯下跌,且近二年台灣黑琵的數量也較往年減少,與市府所說不同。

長期觀測茄萣濕地黑面琵鷺的茄萣生態文化協會總幹事鄭和泰說,今年黑面琵鷺較常出現的地點,就在1-4道路預定地的土堤附近,黑琵的數量受濕地的水文和食物來源所影響,市府的濕地公園工程完成後,濕地的黑琵數量並不如市府宣稱的大增。

市府稱今年茄萣濕地黑琵數量達400隻,但環團觀測實際情況不如以往。圖片來源:茄萣生態文化協會。
市府稱今年茄萣濕地黑琵數量達400隻,但環團觀測實際情況不如以往。圖片來源:茄萣生態文化協會。

儘管如此,辯方律師認為,在環評會議中,環評委員已就可能的環境影響進行討論,並且作出專業的結論。

開路有必要? 詹:道路開通將啟動地方開發案骨牌效應

詹順貴最後則向法官強調,實際到茄萣濕地現場了解,這條1-4道路是否真有開發的必要性?鄰近的道路交通真的不夠嗎?

跟人類的移動性相比,鳥類野生動物對於環境變遷的適應力小很多。在市府開路的政策決定下,施工和道路營運期間對於當地棲息的鳥類影響,在環評過程中並未清楚討論,且未採取《濕地保育法》優先迴避的策略。

他進一步指出,黑面琵鷺會來到茄萣濕地,代表台灣其他適合棲息的土地越來越少,而在高雄,不只茄萣1-4道路,鄰近的永安濕地也面臨台電新機組的開發計畫,當黑琵棲地一塊一塊被切割、縮減,這些珍貴的生態消失,未來我們要拿什麼給下一代看?

「開發案永不死,」詹順貴在會後受訪時表示,「就算環評被法院撤銷,地方政府仍舊能夠馬上再通過環評,對於主動捍衛環境、維護生態價值的公民和當地居民,政府很虧欠!」

關心1-4道路開發案的團體和公民在法庭外等候旁聽。攝影:李育琴。
關心1-4道路開發案的團體和公民在法庭外等候旁聽。攝影:李育琴。

他解釋,本案的關鍵是政治人物的心態,因開路涉及後續的土地開發利益,市府在興達港的都市更新計畫中,羅列了其他開發計畫和BOT案,1-4道路一旦開了,將會啟動後續其他開發案的骨牌效應,對於當地的生態將有更嚴重的影響。

作者

李育琴

站在南方的土地,用平躺的島嶼歷史視角,說環境與人的故事。炙風拂面,腳踏黏土之時,試著讓心保持冷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