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轉型基本功   「電網學校」開課了  每年培養上千人才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能源轉型基本功   「電網學校」開課了  每年培養上千人才

工研院帶頭產學研加入 職訓、學校與社會教育全方位

2019年02月26日
環境資訊中心記者 陳文姿報導

有感於電力系統在能源轉型中扮演重要角色,專業人才卻相當缺乏,工研院決定帶頭開課,獲得台電、大同、東元、台達電、亞力、台灣綜合研究院、國內外大學教授、電力相關協會的熱烈響應,共組國內第一家「電網學校」。

「電網學校」授課對象涵蓋社會人士、專業人員、與學生。預計每年培育上千人,其中,能直接進入企業的「即戰人才」近300位。響應的24所產學研單位組成「電網人才發展聯盟」,除提供獎學金、師資和訓練,也有不少企業點名要從電網學校找員工。26日電網學校暨人才發展聯盟今26日舉行成立大會,由工研院院長劉文雄敲響上課鐘,正式宣布「開課了!」

電網學校暨電網人才發展聯盟成立大會,由工研院院長劉文雄敲響上課鐘。攝影:陳文姿

電網學校暨電網人才發展聯盟成立大會,由工研院院長劉文雄敲響上課鐘。攝影:陳文姿

能源轉型急缺人才   每年培養「即戰人才」300位

「電網學校」課程分為社會教育、職業教育、學校教育三大方向,師資來自產官學,包括中山大學、清大、成大、德州大學等國內外大學較收,以及來自台電、能源局或工研院的專家等。

工研院預估,每年可培養人才上千位,其中,能直接進入職場的「即戰人才」占300位左右。

台電董事長楊偉甫表示,台電在2024年之前有一波退休潮,亟需培養接棒人才;電網人才很缺乏,台電願配合提供師資與參訪機會。台電去年招考2200位,今年還會招考700位,歡迎電網學校的人才到台電來。

亞力電機總經理鄭明彬指出,政府發展綠能與儲能的決心很堅定,他看好未來幾年電力人才需求非常大。過去電機系人才大都轉往高科技或IT產業發展,造成電力系統人才缺乏,他期待「電網學校」補上缺口。

3

電網學校盤點人才需求。資料提供:工研院

社會、職業、學校三方著手   每年培養「即戰人才」300位

工研院綠能與環境研究所副所長王人謙指出,我國2025年就要邁向再生能源20%的目標,從電力市場制度與交易、電網設計與維運、再生能源規劃、費率設計與行銷、再到需求端管理(需量反應、節能),可說各層面都需要人才。加上離岸風電、儲能等產業,現今需要的人才跟過往有很大的差異。

「電網學校」的職業教育強調訓練後認證、並與業界媒合,培養「即戰力」。台電、工研院、大同、東元電機、亞力電機、達德能源等均表態會從中尋找人才。

學校教育則以獎學金為主,由企業出題,學生參與專題研究。不僅可以拿到專案獎學金,研究題目切合業界需求,也是企業找人才,人才找工作的重要管道。

劉文雄表示,媒體上有太多「不是專家的專家發表言論」,如果社會大眾對電力系統有正確的觀念的話,能源轉型就能更集中力量往前走。所以「電網學校」也強調社會教育。

工研院從2018年就開出「10堂課搞懂電力系統」,強調沒有專業背景也聽得懂。今年繼續開課並推出線上課程。

2

電網學校在職業教育面向提供的課程與有人力需求的企業。資料提供:工研院

業界需求大 有專業不怕沒出路

劉文雄曾任美國太平洋電力及天然氣公司(PG&E)主管,本身是電力系統規劃的專家,2018年4月接掌工研院。他表示,他回台後發現人人關心電力系統和能源議題,但「似是而非的論述」卻到處充斥,顯示專業人才非常缺乏。政府能源轉型需要人才,他詢問業界後,發現電網人才不足且出現斷層,因此,在產學研的支持下,「電網學校」很快成立,獎學金也迅速到位。

聯盟成員來自25間產學研單位,包括台電、大同公司、亞力電機等國內電力電機公司; CIP、達德、海龍等風電開發商;台灣電力與能源工程協會、台灣電力企業聯合會、台灣風能協會、台灣智慧型電網產業協會等。另研究單位包括台灣綜合研究院、大同大學等,也有來自台大、台科大、清大、中正等大學的教授共襄盛舉。

電網學校師資

電網學校師資。資料提供:工研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