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年前恆春擱淺鯨 確定新種另取名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29年前恆春擱淺鯨 確定新種另取名

2019年07月01日
摘錄自2019年6月28日公共電視報導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1990年台中科博館接獲來自恆春的一條擱淺鯨魚,當時研判是屬於鬚鯨類大翅鯨的一種,在2003年經過三位日本學者,從解剖學和DNA鑑定,命名為新種的大村鯨。

台中科博館展出這隻鯨魚的骨骼標本,為了呈現當時的擱淺樣貌,館方還打造出這隻鯨豚當時被發現時的擱淺環境。助理研究員姚秋如說,大村鯨有橢圓形的頭部,頭骨特徵方面,在頂骨跟額骨中間會有個特殊的神經血管孔,這在其他鬚鯨的身上是找不到的。

科博館表示,這類鯨魚經常出現在印度洋, 太平洋等溫暖水域.但在台灣擱淺的鬚鯨類中,大村鯨是數量最多的,研判和人類活動有很大關係。

科博館《拍岸鯨奇:當鯨豚與人相遇》展示的大村鯨骨骼標本。

科博館《拍岸鯨奇:當鯨豚與人相遇》展示的大村鯨骨骼標本。照片提供:科博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