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龍果製成太陽能電池 嘉大師生研究登國際期刊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火龍果製成太陽能電池 嘉大師生研究登國際期刊

2019年03月04日
摘錄自2019年3月4日中央社嘉義報導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國立嘉義大學電機工程學系教授江政達指導學生簡亮語,以火龍果取代人工合成染料製成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有別於其他種類發電系統,相對無污染且成本低,研究登上國際期刊。

江政達4日表示,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相對於傳統矽基材或薄膜式太陽能電池,製作較簡易,但仍以使用人工合成染料為主,少數使用蔬果作為染料來源。人工合成染料可獲得最高的效率,但依舊會產生污染問題。

因此,為減少污染,使用藍莓、石榴果、蔓越莓、火龍果等取得天然染料。江政達說,利用火龍果製作太陽能電池的實驗發現,以火龍果的染劑塗在導電玻璃片上,可達到最顯著的電極電壓,透過晶片轉換即可形成具高靈敏度火龍果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

簡亮語表示,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有別於其他種類發電系統,相對無污染且成本較低,因而才有了以火龍果製作太陽能電池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