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訪台灣濕地的美食家 定期為關渡生態系統打分數 | 環境資訊中心
綠色影展

拜訪台灣濕地的美食家 定期為關渡生態系統打分數

2019年05月04日
文:陳仕泓(台北市野鳥學會總幹事、公視《驚奇 VR 生態館》節目來賓)

對於許多人來說,濕地是一個陌生名詞。但是,許多民眾喜歡去的空間如河濱公園、海邊沙灘、小溪流甚至連陽明山的竹子湖其實都是濕地。濕地帶給人們許多的價值與貢獻,但我們對它們卻所知甚少。

鄰近台北市都會中心的關渡自然公園是目前台灣劃設的國家重要濕地的其中一個,區域範圍占台北市0.25%總體土地面積,卻擁有超過68%的台灣鳥類種類紀錄與其他多樣生物的物種。特別的是,關渡自然公園記錄了超過280種鳥類,其中絕大部分是依賴濕地維生的鳥類;對於水鳥來說,關渡濕地是個美食天堂,吸引著牠們定時造訪。

數量穩定成長的夏候鳥——高蹺鴴

高蹺鴴
從2003年開始,每年都有超過500隻以上的高蹺鴴飛來關渡濕地。圖片提供:公視驚奇VR生態館

每年4、5月對於遷移性鳥類來說是重要的時刻,因為牠們準備要進行繁殖的任務。成對的親鳥們,會選擇適合的地點進行築巢,準備下蛋、孵化。黑白色系加上一雙紅長腳的高蹺鴴是關渡濕地這個季節最引人注目的夏候鳥。原本只是在冬天前來度冬或者過境的牠們,在2003年開始在關渡自然公園有了台灣北部第一筆的繁殖紀錄,之後關渡濕地的高蹺鴴的數量有著明顯的增長,每年都有超過500隻以上的族群翩翩飛來關渡濕地,尋找適合的地點繁衍後代。

高蹺鴴或許真的是濕地裡的美食家,用那尖尖細細的嘴喙時而左右輕拂著水面找尋微生物,彷彿是用湯匙喝著湯,或用小叉子輕輕挑起食物送入體內,牠們用優雅的方式品味濕地美食,宛如進了米其林餐廳一般細細品嘗著主廚送上的好菜。

台灣濕地最佳代言人——黑面琵鷺

黑面琵鷺
4月、5月來到關渡濕地,可以看到大約50隻左右年輕世代族群的黑面琵鷺。圖片提供:公視驚奇VR生態館

黑面琵鷺是台灣溼地最佳的代言人,許多人因為牠們而開始認知到濕地的價值與重要性。台灣也成為復育黑面琵鷺的最佳地點,讓原本數量不到1000隻面臨滅絕危機困境的牠們,族群量拉升到將近5000隻。4月、5月來到關渡濕地,可以看到大約50隻左右年輕世代族群的黑面琵鷺,數量雖然不多,但總是會來到北台灣等待南風吹起,再順著風飛回北方的繁殖地。

至於黑面琵鷺的覓食行為會讓人聯想到辛苦的勞力工作者,選擇了火鍋作為一天中最重要的一餐,一群人拿著筷子開開心心地在大鍋中尋找著可以補充體力的蛋白質,幸運夾住魚蝦的鳥兒一口開心的吞下,牠們大快朵頤濕地美食的模樣讓人歡喜且莞爾。

濕地的巨大威脅外來入侵種——埃及聖䴉

埃及聖䴉
埃及聖䴉食量大、不挑食,快速且有效率地將台灣濕地上各類美食取走。圖片提供:公視驚奇VR生態館

樣貌奇特的埃及聖䴉是台灣目前非常有爭議性的鳥類,原本不應該出現在台灣的牠們,在人為的介入之下來到了台灣,輾轉進入了台灣的濕地。數量也從不到20隻快速增加到超過5000隻,成為對本土物種帶來巨大威脅的外來入侵種。

埃及聖䴉的鐮刀型嘴喙讓牠們像是帶著堅硬長叉子走入夜市的高壯外國觀光客,快速且有效率地將台灣濕地上各類美食取走,由於牠們喜歡成群結隊、食量大、不挑食、取食效率又高,一大群湧進入濕地後,原區域當中體型瘦小的濕地鳥類就會被擠壓到角落;加上牠們如秋風掃落葉般把大部份的底棲生物吃光,也讓其他原生種鳥類眼巴巴地望著自己心愛的美食卻吃不到。一年年過去,埃及聖䴉的威脅問題越來越嚴重,目前都還無法獲得良好的控制。


原本不應該出現在台灣的牠們,數量從不到20隻快速增加到超過5000隻。圖片提供:公視驚奇VR生態館

台灣濕地是鳥類眼中的美食天堂,不需要米其林的評星模式便吸引大量的濕地饕客前來品味。但是,作為東道主,我們不僅僅應該要維持好我們的食物數量與品質,更應該去管理好秩序,不要讓單一物種成為唯一的客人,而是能夠讓更多鳥類前來分享這塊濕地的富饒。

※ 本文與《驚奇VR生態館》節目合作刊登,播出時間:公視頻道,每週六下午3點,更多節目請見官網公視+線上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