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國際生物多樣性日:攸關糧食與健康的生物多樣性 | 環境資訊中心
生物多樣性

2019 國際生物多樣性日:攸關糧食與健康的生物多樣性

2019年05月22日
文:李育琴(環境資訊中心特約記者)

生物多樣性是指世界上各種各樣的動植物生命,包括了基因、物種和生態系的多樣性。有豐富多樣的物種、棲地和遺傳資源,才有更健康、有生產力的生態系統;生物多樣性提供了人類健康生活的基礎,以及調適氣候變化的能力。有些稻米品種特別能適應水患,有些牲畜種類比其他更能抗旱,就是來自於農業生物多樣性豐富多樣的基因和物種。

生物多樣性不僅僅只是物種的多樣,還代表著各種動植物間彼此的連結和互動方式,就好似有一張看不見的網,支撐著地球上各種生命的生存。

因此任何一個動物或植物物種的消失,都可能改變整個生態系,使彼此之間失去連結,人類仰賴的維生系統也將受到影響。

2019生物多樣性日

2019國際生物多樣性日LOGO。圖片來源:CBD

現今,地球的生物多樣性正面臨前所未有的威脅,科學家們不久前已提出嚴重警告,生物多樣性急速且大量的流失,恐將對人類造成無可回復的傷害和危險,而且我們正在與時間賽跑。

糧食生產,仰賴大自然的生物多樣性

5月22日是聯合國所訂定的「國際生物多樣性日」(International Biodiversity Day),希望透過這一天的全球串聯,提升大眾對生物多樣性議題的了解和關注,並且為保育付諸行動。

今年的主題為「我們的生物多樣性,我們的糧食,我們的健康」(Our Biodiversity, Our Food, Our Health),強調生物多樣性是人類飲食和健康的基礎,也是促使糧食系統改變和改善我們健康的關鍵。

生物多樣性如何影響我們的糧食生產?與人類健康有何緊密關聯?

對人類而言,農業和糧食生產是生物多樣性最大的使用部門。數千年前人類介入了自然,發展出今日各種各樣的糧食作物和畜產,而大自然的生物多樣性,則為永續農業提供基礎。


入選聯合國《里山案例》的富里水田。照片提供:花蓮農改場。

人類從農業生物多樣性中獲得食物和各種原料,例如衣服使用棉花、住宅和燃料使用木材、或如藥用植物和植物根莖的利用等;農民也藉以獲取收入和維持生計。

農業生物多樣性所提供的生態系統服務,包括水土保持、土壤肥力、物種群的維持以及授粉等,也都是人類生存所必需的。

除此之外,農業生物多樣性對於氣候變遷的因應,以及我們的糧食安全,至關重要。農作物的基因多樣性,使物種能夠在環境變化中不斷演化,進而增強其對極端氣候的耐受性和蟲害疫病的抵抗力,如此確保糧食作物永續生產,不被淘汰。

糧食系統崩解,半數人面臨營養失調

從健康的角度來看,生物多樣性提供的生態系服務,讓我們可以呼吸乾淨空氣、飲用安全的水,吃健康的食物,獲取營養,而當我們生病時,大自然中有提取藥物所需的原料;「沒有健康的自然環境和生物多樣性,我們就無法獲得好的營養、擁有健康。」

世界衛生組織(WHO)的研究還指出,生物多樣性在自然環境中的喪失,以及人類與自然環境的接觸減少,可能導致人體微生物群的多樣性減少,造成免疫調節作用減弱,以及非傳染性疾病的發作。

我們的飲食和健康仰賴生物多樣性,然而,我們的糧食系統和農業生物多樣性正在崩解。

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CBD)執行秘書帕默爾(Cristiana Paşca Parmer)指出,目前全球所生產的食物,有將近三分之一不是損毀就是丟棄。這些食物生產,以及運送、損耗和浪費的結果,導致土地退化、物種多樣性消失。食物浪費,也對生物多樣性構成了最大的威脅之一。

飲食習慣影響生物多樣性的永續利用

人類的飲食習慣影響著農業生物多樣性的永續利用。攝影:李育琴。

百年來,90%的糧食作物已從餐桌上消失

另一方面,根據聯合國的統計,過去100年來,有超過90%的糧食作物品種已經消失,不再出現在農田裡;半數的家畜品種已不存在;而全球17個主要漁場,也都處於超限利用的狀態。

雖然今天我們看似每天都有充足的糧食和多樣的食物可供選擇,但是和幾個世代前相比,現代人實際的飲食變得均質化,很多以前我們的祖父母吃過的食物,已從現在的餐桌上消失。「這是一件危險的事情。缺少多樣化的飲食,易造成疾病或健康風險,如糖尿病、肥胖和營養不良等。」

聯合國糧農組織(FAO)的數據說明了我們的飲食如何窄化。在已知約40萬植物物種中,有三萬種是可食用的。但是迄今為止,人類只有食用其中的6000種,而種植遍及全世界的作物,不到200種,當中的九種(甘蔗、玉米、水稻、小麥、馬鈴薯、大豆、油棕果、甜菜和樹薯),就佔了所有作物產量的66%以上。

數據顯示,人們飲食習慣普遍缺乏多元性,這讓許多在地糧食系統的多樣性,和原住民的相關傳統知識,因此受到威脅逐漸消失。事實上,傳統多樣化的糧食物種,可提供更優質和充足的營養。

糧食作物的品種在近百年來已經消失90%

糧食作物的品種在近百年來已經消失90%。攝影:李育琴。

關注糧食與健康,反轉生物多樣性流失曲線

為何我們不再和我們的祖先一樣,吃更多種類的糧食以及傳統在地的食物?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農業生物多樣性的流失。

現代農業雖然增加了糧食產量的生產,解決飢餓問題,但是卻也造成了生物多樣性的巨大破壞。土地利用的變更,是生物多樣性消失的最主要因素,此外還有過度捕撈、農業生產集約化、過量的化學農藥和用水、過度施肥、污染和外來物種的引入等等問題。

食物的水足跡可能比你想像的還多

食物的水足跡可能比你想像的還多。照片提供:綠藤生機

透過今年生物多樣性日的主題,CBD建議,個人可以從健康、營養和食物方面投注關心和採取行動,同時增進對於生物多樣性保育及永續利用的了解。

而WWF和CBD所發起的#Connect2Earth生物多樣性日網路活動,則鼓勵民眾改變飲食方式(例如也將野菜入菜等)、減少食物浪費以及選購永續生產的食材,從餐盤中減少生物多樣性的流失。我們不只是消費者,也是父母、師長、生產者或企業經營者。從個人的身分出發,做出對我們的未來和下一代正確的選擇與作為。

WWF與CBD發起的生物多樣性日網路活動,鼓勵民眾減少食物浪費。圖片來源:WWF
WWF與CBD發起的生物多樣性日網路活動,鼓勵民眾減少食物浪費。圖片來源:WWF

隨著《2011-2020生物多樣性策略計畫》的階段性即將結束,生物多樣性和糧食系統與健康的關聯,將成為後2020全球生物多樣性討論框架的重點。

目前CBD與WHO、FAO、兒童基金會(UNICEF)、教科文組織(UNESCO)等合作夥伴,以及EAT基金會和糧食土地利用聯盟(FOLU)等團體,正積極訂定全球糧食系統的改革行動,希望對於生物多樣性、氣候、健康和其他永續發展目標有更明確的進展,以期能「在2030年以前,反轉生物多樣性流失的曲線」。

作者

李育琴

站在南方的土地,用平躺的島嶼歷史視角,說環境與人的故事。炙風拂面,腳踏黏土之時,試著讓心保持冷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