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山居 山巒深處依然是家 | 環境資訊中心
時事專題

奧山居 山巒深處依然是家

2019年05月27日
公視記者 李慧宜 許中熹 葉鎮中

奧山,日文是深山的意思。在南台灣的隘寮北溪河畔,也有一處奧山,不過這座山,在人的心裡。

才剛進入炎熱的夏天,喜愛陽光的九重葛正盛開,不過經過一夜下雨,位於海拔8、900公尺的屏東三地門德文部落,卻充滿涼意。從小在部落長大的杜岱蓁,得穿過一座雜草叢生的咖啡園,才能走到自己那一片小小的田區。

屏東三地門德文部落。
屏東三地門德文部落。

杜岱蓁是排灣族人,今年36歲,聽到有人想參觀她的菜園,開心得不得了。她說:「這田是外婆傳下來的,傳給媽媽現在再傳給哥哥和我。這裡種最多的是紅藜、小米,還有芋頭、芭樂、假酸漿葉、木瓜和芭蕉。」其實她還少說了五種,樹豆、苦萵苣、咖啡、地瓜葉和芒果樹。這片小園子長滿雜草,看起來很不起眼,杜岱蓁卻在這裡種了12種作物,其中紅藜面積最大,現在已經進入採收期。

跟著祖先的腳步耕種,杜岱蓁不使用任何化學性資材。務農不只是她的興趣,也是全家最重要的事情。工作到一半,岱蓁的媽媽和阿姨都跑來田裡探班,接著三個女人一起採收紅藜,速度加快許多,採收結束,杜岱蓁把額帶套上頭頂,負責背紅藜回家。

杜岱蓁在這片看起來不起眼小園子裡,種了十二種作物,其中紅藜面積最大,現在正進入採收期。
杜岱蓁在這片看起來不起眼小園子裡,種了12種作物,其中紅藜面積最大,現在正進入採收期。

大門口豎立大型百合花,一進入社區,整齊劃一的屋舍和街道映入眼簾,屏東長治百合園區,住了150多戶,受到八八風災影響的原鄉族人。

在阿禮部落土生土長的包明堂,八年前住進百合園區。2019年5月4日這天,他在園區舉辦了一場,小米採收體驗活動。帶領遊客走下田的,是一個來自苗栗的女生,也是包明堂的忘年之交——林晨意。雖然是漢人,但是林晨意在就讀屏東科技大學森林系的時候,就已經進入霧台、三地門,從事原鄉的產業推廣工作,現在已經12年。

林晨意在就讀屏東科技大學森林系的時候,就已經進入霧台、三地門,從事原鄉的產業推廣工作。
林晨意在就讀屏東科技大學森林系的時候,就已經進入霧台、三地門,從事原鄉的產業推廣工作。

這場農事體驗,是百合園區十年來的第一場遊程,對部落意義非凡。一來,小米連結過去原鄉的生活傳統,其次,族人也希望社會對環境變遷有更多認識。連同樣落腳百合園區,來自霧台佳暮部落的包家姊妹,都約好一起參加鄰居的活動。

2019年5月4日,屏東長治百合園區的小米採收體驗活動。
2019年5月4日,屏東長治百合園區的小米採收體驗活動。

2017年12月,林晨意辭掉屏科大社區林業研究室助理的工作,定居德文部落。之後,她跟杜岱蓁花了半年時間籌備,在屏東市勝利星村的日式宿舍,合開一間奧山工作室。

奧山工作室一星期休息兩天,不過林晨意和杜岱蓁都沒閒下來,或許應該是說,回到山上工作,才能讓她們真正休息。像是霧台大武部落顏明德種的小米,差不多要收成了,要不要辦活動?得找林晨意來討論,她就會特別安排休假時間上山看看老朋友。

在台24線上,林晨意被稱為LaiLai,魯凱族語是指勤奮無私的人。回到部落、經歷家園驟變,杜岱蓁發現那層層疊疊的山巒,依然是她歸屬的家。這兩個女生的故事,各有動線又時而交錯,在隘寮北溪畔,訴說著奧山上的動人篇章。

※ 本文轉載自 公視《我們的島》節目—【奧山居】

05/27(一) 22:00首播
06/01(六) 11:00重播

更多節目內容請見

我們的島官網 http://ourisland.pts.org.tw
我們的島影音中心 http://www.youtube.com/user/ourislandTAIWAN
我們的島粉絲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PTSourisl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