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課啦! Timberland在阿里磅農場的一堂仲夏夜觀課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上課啦! Timberland在阿里磅農場的一堂仲夏夜觀課

2019年06月19日
環境資訊中心記者 許芷榕 新北報導

夏至將至的15日午後,台灣環境資訊協會(以下簡稱環資)與Timberland員工和會員一同前往石門阿里磅農場,展開一天的志工假期。遊覽車沿著淡金公路行駛,車上的志工們開心地聊個沒完,左手邊則是無窮無垠的海洋,閃著波光。

抵達農場後,志工們整好裝,便開始一天的活動,在今日的重頭戲——清除水生植物開始前,農場負責人王德昌老師先帶領志工們認識農場生態。如今的農場其實是王德昌在1997年召集許多家庭,集資買下的一塊地,並在此進行濕地、溪流和森林等棲地的維護工作,也因此可以發現種類豐富的蝴蝶、蜻蜓、蛙類、鳥類等生物,稱得上是一片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土地。而流經農場的阿里磅溪由於水質佳,未受污染,非常適合各種友善環境的物事。志工們一邊聆聽導覽,一邊緩步朝荷花池前進。

導覽中,無獎徵答!攝影:許芷榕
導覽中,無獎徵答!攝影:許芷榕

展示蟬殼。攝影:洪碩辰
展示蟬殼。攝影:洪碩辰

一路上,青斑蝶和大鳳蝶不時掠過,引得志工們迭聲誇讚。而台灣熊蟬「誰誰誰——」的宏亮鳴聲則如電影院的3D立體環繞音效,將眾人籠蓋在鬧騰的夏日中。除了昆蟲外,還遇見各式植物,例如可以製成藤椅的黃藤和獨角仙獨鍾的光臘樹等。

台灣熊蟬脫殼中。攝影:林芊妤
台灣熊蟬脫殼中。攝影:林芊妤

兩旁的樹叢將路遮成林蔭小徑,日光篩落,形成一條光影交錯的廊道,腳下的路佈滿或青或黑的苔。介紹生態之餘,王德昌老師也貼心提醒注意腳下,「綠色的苔不滑,黑色的才會。」

抵達荷花池畔後,志工們紛紛換上青蛙裝,準備入池清理水草。池中滿佈的是台灣原生種李氏禾、外來種水芙蓉和人厭槐葉蘋,前者會使得水池陸域化,威脅到蛙類的生存空間;後兩者則為強勢外來入侵種,壓迫了其餘的原生植物,因此都必須定期清除。

這次的工作依然分兩組進行,其一負責用軟耙子或網子將水芙蓉和人厭槐葉蘋撈起,運送至池邊,再堆積於路旁;另一組則拿硬耙子,負責將頑固的李氏禾連根「耙」起。志工們默契極好,不一會兒便摸索出高效率的分工模式,手腳忙碌,嘴巴也沒閒著,不時還能聽見志工們互相調侃、競爭的話語。

要來努力清水草囉!攝影:啟翔
要來努力清水草囉!攝影:黃啟翔

除水草。攝影:洪碩辰
除水草。攝影:洪碩辰

台北赤蛙在除水草時現蹤。攝影:周品翔
台北赤蛙在除水草時現蹤。攝影:周品翔

上岸後,志工們一一將青蛙裝洗淨並曬好。這時農場也提供他們以友善農耕生產的紅茶與小茶點,一杯甘甜的茶不僅潤喉也潤眾人的心,志工們愜意地享受勞動後的小憩時光。

清除水草前。攝影:許芷榕
清除水草前。攝影:許芷榕

清除水草後。攝影:許芷榕
清除水草後。攝影:許芷榕

晚餐過後,日光隱去,志工們期待的夜觀活動終於登場。眾人攜上手電筒,跟隨老師的步伐,一頭鑽入夜色中。

一群人來到水池邊,此起彼落的蛙鳴已取代蟬噪,每到繁殖季節,公蛙便會各自佔據水岸一角,唱歌吸引母蛙。王德昌領著志工們陸續發現了福建大頭蛙、貢德氏赤蛙、褐樹蛙和玲瓏的台北赤蛙。每每拿手電筒照向牠們,蛙便會乖乖定住不動,讓大夥盡情拍個夠,根據王德昌的說法,「蛙覺得自己不動就不易被人察覺。」

靜止不動的褐樹蛙。攝影:許芷榕
靜止不動的褐樹蛙。攝影:許芷榕

俗聲狗蛙的貢德氏赤蛙。攝影:洪碩辰
俗聲狗蛙的貢德氏赤蛙。攝影:洪碩辰

而被列入保育類動物的台北赤蛙則是今天夜觀的重點之一。原是台灣常見蛙種,後因農藥濫用和棲地破壞,台北赤蛙目前只零星出現在特定區域。台北赤蛙身長約三到四公分,經常待在荷葉上鳴叫,鳴聲小,僅發出類似鳥叫的「嘰」聲。王德昌與志工們各個都在比眼力,最後還是由王德昌勝出,陸續找出牠們嬌小的身影。

除了蛙類,王德昌還帶大家見了黑眶蟾蜍、竹節蟲、尺蠖、溪蝦、青蛇和水池裡的螢火蟲幼蟲等。雖然賞螢旺季已過,但螢的幼蟲其實也會發光,只幼蟲住在水裡而非空中。關上手電筒,適應一下無光的世界,仔細地朝水中凝視便能瞧見點點螢光,別有一番情致。

黑夜的冒險很快告一個段落,不只大人,孩子們也流連忘返,捨不得就此結束。小小志工也表示,這是他第一次如此近距離觀察青蛇、蛙類和螢火蟲等生物,非常難得的體驗。王老師也特別感謝環資與Timberland的志工們,總定期前來農場,看顧生物們的棲地。最後,志工乘著月色告別阿里磅農場,讓農場裡的生物們也能下班休息。

Timberland在阿里磅農場的大合影。攝影:洪碩辰
Timberland在阿里磅農場的大合影。攝影:洪碩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