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7月17日
文:貓徑地圖王小明
2013年6月通車的苗140縣道,是前縣長劉政鴻任內的重要政蹟,美其名是為了鄉親運輸農產方便而新闢的道路,但其實,看著大安溪底日夜奔馳的砂石車和沿線砂石場,我們都知道苗140是為了方便開採大安溪河口的砂石而建的。
大安溪石虎棲地上,往來奔馳的砂石車。
道路設計之初,完全沒有顧慮到石虎關鍵棲地,把整個大安溪都列為卓蘭族群跟東勢族群和后里族群連接的廊道,在沒有問過石虎的情況下,直直的從石虎的家中間剖過去。
苗140關鍵的地方,就是同一個地點一直有路殺,那是不是他們一直習慣性在穿越馬路?不管是覓食或遷移,就是固定在這條所謂的廊道附近活動?不管核心棲地如何改變,牠們就是固定要從這裡經過?
最近發生的路殺都在砂石車路線或砂石場附近,其實其他時間一定也有石虎路殺,但保育意識薄弱的情況下,可能無人通報。
苗140有幾個不友善石虎致命的缺點:
-
路肩毫無緩衝地帶,工務單位卻堅持要種植物美化,石虎在視線遮蔽的情況下,只要踏出馬路,馬上被路殺。
-
50米一支路燈。縣府財大氣粗,半夜車少依舊燈火通明,對夜行性的石虎過馬路的影響不得而知,中間的分隔島不但阻隔視線,讓石虎停在內線車道的時間拉長,增加路殺的風險。
-
多年來半夜時在苗140觀察,在沒有測速勤務時,沒有一台車不超速的,而且愈大台愈快,尤其是砂石車,宣導毫無用處。
改善建議:
-
重點路段圍網加等距涵洞可行,但建議在24k和20k附近,建2個真正的動物用跨越式生態廊道,廊道方圓一公里完全淨空人造設施
-
苗140向來是飆車聖地,建議卓蘭大橋至義理橋間實施區間測速加上24K固定式測速照相。
-
23k砂石車出入口改至其他地方,23k-25k的大安溪河床完全淨空。
-
不能否認任何的人造設施都會改變動物行為,有了改善工程也要持續監測、修正和改善。
※ 轉載自作者臉書,原發表時間為2019/7/17,圖文未經作者同意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