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7月24日
摘錄自2019年7月23日今日新聞雲林報導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今年自2月起,北港地區民眾陸續將三處公有老建築提報指定、登錄文化資產,分別是北港登記所、北港武德殿附屬建築、北港自來水廠附屬設施群。由雲林縣政府文化處帶領文化資產委員前往這些老建築進行現勘。
今年邁入110年的北港登記所落成於1909年,是台灣第一批興建的登記所建築,也是北港地區現存年代最久的日治時期公共建築。1905年因實施〈台灣土地登記規則〉,要求人民對於土地之相關權力需在地方法院、法院出張所或登記所辦理登記,於全台各地遂設置21處登記所,北港登記所為其中之一,最初位於北港朝天宮內,1909年新廳舍落成隨之搬遷至新廳舍辦公。依標準圖興建的北港登記所,至今仍留存完整的倉庫空間,為過去存放重要地籍資料空間,以及辦理土地登記之受附櫃台,是見證過去土地登記制度之重要見證。
出生於北港鎮的成功大學博物館助理研究員、建築學系兼任助理教授蔡侑樺在蒐集相關史料過程中也發現,位於北港仁和路的北港登記所在興建之前,基地上應曾存在長排街屋,目前在登記所後側仍留下一口水井,不無可能是自清領時期遺留下來的原物。由於北港仁和路前身為北港地區重要商業街道蜊仔街,因此,北港登記所所在地應該也是一處考古遺址敏感地帶,對笨港史的認識有相當之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