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谷之星】「黃瘋蟻」絕非浪得虛名 颱風前夕與長腳捷蟻的相遇 | 環境資訊中心
自然書寫

【自然谷之星】「黃瘋蟻」絕非浪得虛名 颱風前夕與長腳捷蟻的相遇

2019年08月11日
文、圖:洪碩辰(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環境信託中心 專案執行)

颱風前夕,筆者於自然谷工作站打掃車棚周遭,其中一處落葉堆中正好住了一窩螞蟻,於我們清掃時驚慌地四處逃竄。有些個體口中還咬著卵塊及幼蟲,看來是忙著將巢穴搬運往其他處,其中也不乏有幾隻跑到工作人員身上,張口便咬想驅逐這群不速之客。而傍晚再次觀察時,發現螞蟻們似乎就順勢進駐到旁邊的車棚布簾裡了,不知是原本就巢穴範圍廣大,還是臨時搬遷。筆者也藉機開始觀察起這群螞蟻的活動,發現牠們竟是因個性兇猛,俗稱「黃瘋蟻」的長腳捷蟻。

車棚布簾上的長腳捷蟻,夜晚一照到燈光便變驚慌地四處逃竄。洪碩辰拍攝。
車棚布簾上的長腳捷蟻,夜晚一照到燈光便變驚慌地四處逃竄。洪碩辰拍攝。

雖然是戶外所見,但長腳捷蟻是全球知名的百大外來入侵種之一,並非台灣原生生物。其兇狠的性情已在許多地區造成危害。而台灣目前以墾丁地區較為嚴重,已確定會危害到當地陸蟹族群。據自然谷同事表示,其他螞蟻移動時也對長腳捷蟻避而遠之。而每當在辦公室放置螞蟻藥時,只要一被長腳捷蟻霸佔藥劑,其他螞蟻往往就不敢靠近了,可見其性情兇猛真的是眾所皆知。

搬運獵物中的長腳捷蟻,可看見螞蟻們分工合作,使用大顎咬住獵物。洪碩辰拍攝。
搬運獵物中的長腳捷蟻,可看見螞蟻們分工合作,使用大顎咬住獵物。洪碩辰拍攝。

長腳捷蟻體長約4毫米,屬單態型職蟻種類,固無兵蟻亞階級,平常所見全部是工蟻,牠們也是屬於多蟻后的群落結構,故往往難以根除。其觸角及三對步足給人的感覺都十分修長,所以得名「長腳」,身體呈褐色且略帶透明,腹部近看的話可見到明顯條紋。螞蟻們是隨機性覓食的生物,除了會主動狩獵外,只要在野外看到食物或其他動物屍體,也會搬運回巢。筆者很快地在車棚上看到長腳捷蟻們正在搬運一隻不知名的昆蟲幼蟲。

長腳捷蟻特寫。洪碩辰拍攝。
長腳捷蟻特寫。洪碩辰拍攝。

在工作站門口,筆者又目擊了長腳捷蟻正聚集於兩塊物體旁邊。原以為是要將獵物搬走,但仔細用相機拍攝放大觀察後,才發現事實並非如此。照片中可見螞蟻們正聚集於疑似白額高腳蛛斷掉的步足旁,並非在搬運,而是在從斷口處將裡頭的肌肉纖維一口口咬出。照片中,可看到螞蟻們的大顎形似虎頭鉗,一些夥伴負責將蜘蛛腳固定,一些夥伴則張口將肌肉組織咬下。

長腳捷蟻看似正在啃食白額高腳蛛腳內的肌肉組織。洪碩辰拍攝。
長腳捷蟻看似正在啃食白額高腳蛛腳內的肌肉組織。洪碩辰拍攝。

這個發現讓筆者大感驚訝,難道是因為蜘蛛的腳太過龐大,所以並非整塊搬運而是直接拆解嗎?但螞蟻擁有遠超乎我們想像的巨大力量,小小的蜘蛛腳應該不至於讓牠們感到困難,尤其是稍晚筆者也目擊到螞蟻們正在搬運一隻更大的蜈蚣,所以此假設應該不成立。又或者是覺得蜘蛛腳裡的食物量太少,搬運回巢過於不划算,所以決定現場拆解呢?直到一兩小時後筆者繞了一圈回來,這些螞蟻仍然沒有停下手邊的工作。到底是依據什麼來決定是否要搬運或現場分食,也許必須留待以後再詢問螞蟻相關的專家了。

當夜第三度目擊長腳節蟻搬運獵物,真是勤勞的一群螞蟻呢!洪碩辰拍攝。
當夜第三度目擊長腳節蟻搬運獵物,真是勤勞的一群螞蟻呢!洪碩辰拍攝。

動物小知識:螞蟻的秘密武器「蟻酸」
被螞蟻叮咬後往往會紅腫疼痛,為什麼呢?原來是因為螞蟻可以分泌一種化學物質作為攻擊武器,那便是蟻酸,蟻酸的化學中文名是甲酸(化學式為HCOOH),具有腐蝕性。螞蟻在攻擊獵物時也會分泌蟻酸,而像墾丁的陸蟹在被攻擊時,雖然有堅固的外殼保護,但螞蟻仍能從關節縫隙處注入蟻酸,學者也觀察到螞蟻在攻擊陸蟹的眼睛後會使其失明,以致於陸蟹無法覓食及活動,近一步導致死亡。

長腳捷蟻


長腳捷蟻。洪碩辰拍攝。

中文名:長腳捷蟻

別名:細足捷蟻、長足捷蟻、黃瘋蟻

科名:蟻科

學名:Anoplolepis gracilipes

分佈:起源於非洲,目前已擴散至世界各地的亞熱帶和熱帶地區。

特徵:

  1. 無兵蟻亞階級,工蟻體長約4mm。
  2. 全身黃褐色,腹部顏色較深且有橫紋。
  3. 步足與觸腳特別長。

生態:分布於台灣全島海拔500-600公尺以下,人為干擾較大的都市與農業環境。

※本文由自然谷團隊提供,原刊載於台灣環境資訊協會官網

作者

自然谷

自然谷環境信託基地,是台灣環境信託的首例。
我們相信,這不會成為唯一的案例,而是一把開啟更多可能的鑰匙。
還不認識自然谷嗎?
快來瞧瞧台灣第一個環境信託是什麼模樣吧!
》》前往官網FB公開社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