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大教師辦環境教育 自然谷小日子的美好體驗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清大教師辦環境教育 自然谷小日子的美好體驗

2019年09月09日
環境資訊中心記者 許芷榕 新竹報導

由清華大學楊樹森教授委託台灣環境資訊協會規劃,為期兩天一夜的自然谷研習活動在8月26日早晨展開。與環資一同親近自然的活動成員,是16位來自各縣市小學的教職員和研究生,期待透過兩天的活動,他們能將所學應用至教學中,並將環境保育的概念以更豐富多元的形式,傳遞給莘莘學子。

自然谷的小木屋。攝影:許芷榕
自然谷的小木屋。攝影:許芷榕

自然谷位於新竹縣芎林鄉,屬淺山區域,是台灣第一個環境信託案例,由環資擔任受託單位,也是這次研習活動的主要生活範圍。初來乍到的夥伴提著行囊,經過蜿蜒的上坡路段,兩排牆般翠綠的植被夾道歡迎,走過髮夾彎後即可抵達谷中的小木屋。小木屋除了是一間生態教室,也提供休憩與住宿的功能。

簡單認識彼此後,接下來將進入竹林進行林業工作。竹林工作分三組進行,一組下切小徑,將竹林中的枯竹整理出來;另一組尋找合適的竹子作為今晚洗熱水澡的燒材;最後一組則要尋覓兩年以上的竹子,是隔天製作竹吸管的必備材料。

竹林工作前的暖身操。攝影:許芷榕
竹林工作前的暖身操。攝影:許芷榕

認真工作的學員。攝影:許芷榕
認真工作的學員。攝影:許芷榕

第一組學員們手腳並用地爬下竹林,除了將枯竹砍下,還需人手將修長的竹子運上空地、依長度鋸斷、修剪細枝,學員很快地便形成一組家庭代工鏈,有條不紊地進行著。負責備材的第二組,在小路兩旁挑選合適的竹子,鋸下後裁切為一個手臂長,放入收納籃中,材薪選用標準可以用手「折折看」,不「乾、脆」的竹子不選用。

第三組除了體力,還得要有好眼力,並非所有竹子都能製成吸管。新竹子澱粉質較多,製作後容易發霉壞損,因此要挑選兩年以上的。新竹有竹粉,顏色較青,竹節那一圈的白色較明顯;舊竹顏色較深,白色的部分則幾乎消失。選定竹子後還不能馬上砍下。再來,需選擇竹身頂端節間較長的竹子。一棵竹子實際能製成吸管的僅有頂端粗細長短適中的幾節,因此判斷節間長度成了一個很重要的技巧。

學員與環資夥伴在竹林中合影。攝影:許芷榕
學員與環資夥伴在竹林中合影。攝影:許芷榕

學員與巨竹。攝影:許芷榕
學員與巨竹。攝影:許芷榕

晨間日照充足,學員擦拭淋漓的汗,蜜蜂般辛勤地工作。採竹結束後,工作人員與學員回到木屋享用美味的鐵盒便當。

午後的環境講堂在雨中開講,講師透過遊戲引導,加深學員對自然谷周邊動植物的認識,包含入侵種小花蔓澤蘭、先驅植物的白匏子、青草茶原料之一的大花咸豐草、台灣最小型的鹿——山羌、新竹縣鳥五色鳥和冬季才繁殖的台北樹蛙等。

楊樹森教授特地抽空前來自然谷,陪志工們度過愉快的午後時光。攝影:許芷榕
楊樹森教授特地抽空前來自然谷,陪學員們度過愉快的午後時光。攝影:許芷榕

傍晚,趁日光褪去前,學員隨著講師到戶外採摘野菜,主目標為川七、香椿與野薑花。滿滿地野菜送回木屋後,廚房便熱鬧起來,大家同心協力備料,並由楊樹森教授親自下廚,負起大廚的角色,教授熟稔地下料翻炒,什麼菜適合怎樣的料理方式,打開腦海中的食譜,都一目了然。

快樂採野菜的學員。攝影:許芷榕
快樂採野菜的學員。攝影:許芷榕

新鮮現採的野菜。攝影:許芷榕
新鮮現採的野菜。攝影:許芷榕

美味的晚餐,有香椿炒蛋、野薑花炒蛋、菁芳草沙拉、冬瓜湯加小葉桑、台灣土肉桂燉雞、巨竹筍等。攝影:許芷榕
美味的晚餐,有香椿炒蛋、野薑花炒蛋、菁芳草沙拉、冬瓜湯加小葉桑、台灣土肉桂燉雞、巨竹筍等。攝影:許芷榕

飽餐過後,緊接著是令人期待的夜觀活動,由人稱仙草老師的徐瑞仙領軍,帶領大家走進夜晚的自然谷。出發前,徐瑞仙老師帶來一份小禮,老師發下白背芒的葉子,教導學員製作環保童玩——芒草風車,步驟簡單好上手,但製作過程得十分小心,因芒草含有製造玻璃的元素——矽,容易割傷人的皮膚。


環保童玩。攝影:周昭蕊

夜觀途中,徐瑞仙幫學員破除許多迷思,包括母蜘蛛真的會在交配過後將公蜘蛛吃掉嗎?在老師觀察超過百種蜘蛛的紀錄中,從未見過此現象。他表示不同種類的蜘蛛彼此是天敵或獵物,但同種之間,公蜘蛛與母蜘蛛體型差異極大,公蜘蛛基本上不夠母蜘蛛塞牙縫,實在不必費心費力地將公蜘蛛打包起來食用。

毒蛇真的很可怕嗎?徐瑞仙說明,很多毒蛇都是膽小鬼,牠不會仗勢著毒液就攻擊你。像雨傘節是六大毒蛇之一,毒性極強,但牠非常膽小,只要一感覺到有人就立即逃跑。且毒蛇的兩邊有頰窩,類似感溫器,對熱非常敏感,人的身上有熱區,蛇會判定就算打了毒液進去,牠也吞不下這麼大的東西,所以不要浪費寶貴的毒液,逃跑較實在,你若不走那我(蛇)走。

枝條上睡覺的蜂。攝影:周昭蕊
枝條上睡覺的蜂。攝影:周昭蕊

茶斑蛇。攝影:周昭蕊
茶斑蛇。攝影:周昭蕊

一路上大家也觀察到各種生物,有每天都搖來搖去、只喝水度日的搖蚊;像繩子般捲曲在葉上的幼體茶斑蛇;還有只要伸手在前方,牠就會乖乖爬上來的黃口攀蜥;生活在芒果樹上,織著低調精美蜘蛛網的裂腹蛛等。

結束充實的一天,學員使用早上砍下的竹材燒火,輪流顧火盥洗,徹底體驗簡樸自然的山居生活。

豐盛的早餐,上排右二是零餘子,味道像馬鈴薯,非常爽口。攝影:許芷榕
豐盛的早餐,上排右二是零餘子,味道像馬鈴薯,非常爽口。攝影:許芷榕

第二天上午,由環資專案執行詹鈞貿開講,帶領學員進入堆肥的世界,詳盡說明堆肥的原理與製作過程,講解化學肥料與友善土地的自製堆肥間的差異,留給學員自行評判的空間。接著帶領大家到土改場,實際去翻堆肥,瞭解堆肥現場與狀況。

學員們協力翻堆肥。攝影:許芷榕
學員們協力翻堆肥。攝影:許芷榕

下午回到室內,環資帶領學員製作自己的竹吸管,減少塑膠吸管的使用。

在政府大力推行減塑政策之際,如何降低使用一次性物品,培養重複使用的習慣是每個人都需要思考的事情。短短幾個小時的製作過程,除了學會製作的技巧,更重要的是去貼近自然,嘗試以自然的角度過現代的生活,將友善環境的生活態度內化至心中。

學員正用砂紙將竹吸管管口磨平。攝影:許芷榕
學員正用砂紙將竹吸管管口磨平。攝影:許芷榕

用鋸子將竹節裁掉。攝影:許芷榕
用鋸子將竹節裁掉。攝影:許芷榕

緊接竹吸管之後,講師湯谷明準備的永續海鮮課程,更是烙印在每位學員心中。

說是課程,其實是以一場國際捕魚競賽的模擬遊戲。隨著各組獲得更多的釣魚工具與人力,海洋中的魚數也跟著無情地減少。遊戲過後,不少學員表示,自己的內心其實很矛盾,一方面希望補更多魚,另一方面也擔心魚群數量在降低,但看到其他組那麼拼命在捕魚,也就跟著拚下去了。

如此簡單好玩的遊戲,同時帶給參與者重要的海洋觀念,讓學員紛紛表示讚許,認為可以帶進教學現場,讓學生體驗捕魚與過漁之間難解的心境。以海洋當作起點,了解環境保育的重要。

永續海鮮課的遊戲,連道具都十分環保呢!攝影:許芷榕
永續海鮮課的遊戲,連道具都十分環保呢!攝影:許芷榕

年年有魚大賽的遊戲道具。攝影:周昭蕊
年年有魚大賽的遊戲道具。攝影:周昭蕊

年年有魚大賽!攝影:周昭蕊
年年有魚大賽!攝影:周昭蕊

在研習活動最後,學員吳婉嬑向大家分享他報名活動的初衷,是為了協助母親種菜,平時的他其實對自然很不熟悉,這兩天的活動獲益匪淺,尤其是堆肥的部分,而永續海鮮的遊戲也對他造成很大的衝擊。

嘉義大學研究生黃星翰,也分享了他對環境保育的看法,起於他平時最愛去的衝浪地點,美其名為環保公園,實際上是垃圾掩埋場,每當浪來的時候,聞到的卻是陸風帶來垃圾的氣味。這讓他開始對環境議題有所感觸,並決定從生活改變起,像此次活動的竹吸管製作便很有幫助,未來他也會持續努力愛地球。

學員們與自製的竹吸管合影。攝影:許芷榕
學員們與自製的竹吸管合影。攝影:許芷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