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美失地 彈塗魚與陸蟹的隱憂 | 環境資訊中心
我們的島

高美失地 彈塗魚與陸蟹的隱憂

2019年09月09日
公視記者 張瑜珊 陳慶鍾

台中市清水區的高美濕地,是台灣中部的熱門景點,不但曾締造一年兩百萬人次造訪的紀錄,還被國外網站評選為「此生必遊的絕景」。除了眼前美景,有哪些重要的事,反而被忽略了?


高美濕地,不但曾締造一年兩百萬人次造訪的紀錄,還被國外網站評選為此生必遊的絕景。

即使颱風剛過,海風依然強勁,遊客遠道而來,有人拍照、有人打卡,昭告到此一遊。一旁的泥灘地上,彈塗魚奮力撐起身軀前進;招潮蟹也不甘示弱,使勁揮舞著大螯,活力絲毫不輸給岸上的人們。

東海大學生命科學系的研究團隊,長期關注高美濕地和周遭的生態環境變化,尤其蟹類與稀有植物雲林莞草,是研究重點。在雲林莞草的庇護下,高美濕地擁有豐富的魚、蟹生態,同時也是鳥類天堂。2004年起,被農委會公告為野生動物保護區。

早期遊客對保護區規範陌生,時常直接踐踏泥灘地,讓雲林莞草的生長面積嚴重縮減,魚、蟹、候鳥的棲息空間連帶受到壓迫。2012年起,台中市政府執行分區管制,全面禁止遊客進入離岸四百公尺內的核心區,一旦有違規行為,經巡查員勸導無效,就依法開罰五萬到二十五萬元不等。

高美濕地擁有豐富的魚、蟹生態,同時也是鳥類天堂。

高美濕地擁有豐富的魚、蟹生態,同時也是鳥類天堂。

高美濕地擁有豐富的魚、蟹生態,同時也是鳥類天堂。

緩衝區則需經過申請,才可供調查研究或淨灘活動使用,一般遊客如果想下到泥灘地,只能仰賴2014年後築起的木棧道,進到最外側的永續利用區。不過木棧道的建置,並沒有真正改善濕地面臨的問題,遊客量持續增加,父母帶著孩子進到永續利用區鏟沙,讓灘地裡的生物不得安寧。

木棧道的興建,還為高美溼地帶來泥沙淤積的隱憂。為了更了解高美濕地的淤積狀態,弘光科技大學溫志中老師,在境內設置15處淤沙標準桿,分析不同樣點的季節性變化。根據核心區內的監測,木棧道的增設,加速近岸的淤積效果。

高美濕地更令人擔心的,是受到台中港北防砂堤的影響,有逐漸陸化的趨勢,泥灘地上的生物樣貌,正逐漸改變。過去五年內,雲林莞草的生長區域,以每年20公尺的速度外拓,近岸取而代之的植物,是中華結縷草、鹽地鼠尾粟和蘆葦等陸化物種。原本彈塗魚在近岸的棲息空間,也逐漸被乳白南方招潮蟹占據,只因牠們更能適應乾涸的環境。

另一方面,堤防內鄰近木棧道的美堤街,兩旁林立的停車場業者與攤販,已經成為見怪不怪的風景。荒廢農地搖身一變成一樁樁生意,不但引發農地非農用的爭議,還讓更多地主有樣學樣。


堤防內鄰近木棧道的美堤街,兩旁林立的停車場業者與攤販。

東海大學生命科學系研究團隊,過去三年都在高美地區從事陸蟹熱點調查,他們觀察到,農地填土造成陸蟹棲息範圍縮減。對陸蟹來說,除了面臨棲地破碎化的危機,要到海邊釋幼,更是一大難題。根據調查,高美地區的陸蟹,每年有五成死亡率,當中又有三成死於路殺。

為了舒緩龐大車流量與交通打結帶來的困擾,市政府在假日實施交通管制,並藉由設在濕地外圍的公有停車場和接駁車運輸,扭轉遊客把小客車開到木棧道附近的習慣。

高美濕地遊客服務中心,則在2019年全新開張,希望分散木棧道的人潮壓力,同時透過多媒體互動設施,肩負環境教育的重責大任。然而目前的造訪人次,仍不及木棧道的五分之一,有待透過更完善的動線規劃提升。

高美濕地當年因為生態豐富,而被劃設為野生動物保護區,當實際經營方向,沒有以保育作為主要考量,問題便接踵而來。


高美濕地遊客服務中心在2019年全新開張,希望分散木棧道的人潮壓力。

台中市海岸資源漁業發展所所長吳建威表示,市府在各方建議下,已經開始研議遊客數總量管制,但具體時程和做法尚未擬定。高美濕地的生態保育,究竟如何不落為觀光行銷下的犧牲品,處處考驗當權者的智慧和決心。

※ 本文轉載自 【公視《我們的島》節目-高美失地】

  • 9/9(一)22:00首播
  • 9/14(六)11:00重播

更多節目內容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