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警訊 常見殺蟲劑讓鳥類「厭食」 | 環境資訊中心
國際新聞

科學警訊 常見殺蟲劑讓鳥類「厭食」

2019年09月17日
環境資訊中心綜合外電;姜唯 編譯;林大利 審校;整理:彭瑞祥

根據一篇刊登在《科學》期刊的最新研究,暴露於全世界上最廣泛使用的新菸鹼類殺蟲劑,會使鳴鳥表現出「厭食行為」,導致牠們需要更多的時間來進食,進而延後遷徙。


作為此次研究對象的白冠帶鵐。Wolfgang Wander攝 (CC BY-SA 3.0)

科學家表示,這可能會嚴重損害其存活和繁殖的機會,而且其中一種新菸鹼類殺蟲劑「益達胺」可能是全球鳴禽族群急劇下降的元兇。過去學界只知道,廣泛噴灑於全世界主要作物的新菸鹼類殺蟲劑會影響昆蟲。這項研究首次證明,新菸鹼類殺蟲劑與許多遷徙生物整體的數量下降有關。

根據英國獨立報報導,研究團隊成員、約克大學學者斯塔伯里(Bridget Stutchbury)認為,研究顯示新菸鹼類不只傷害蜂類,也會影響鳥類,「這值得所有人憂心。」

越來越多的研究顯示,益達胺等殺蟲劑會嚴重影響許多物種的健康。科學家認為,遷徙過程中以農業環境為棲息地或在其中覓食的鳥類經常接觸到這些殺蟲劑。

研究主要作者、薩斯喀徹溫大學毒理學中心博士後研究員恩格(Margaret Eng)說:「我們用鳥類在野外實際會接觸到的劑量就可以觀察到這些效果,相當於只吃少量暴露於殺蟲劑的種子。」


薩斯喀徹溫大學毒理學中心博士後研究員恩格(Margaret Eng)。照片來源:薩斯喀徹溫大學新聞稿

該研究以食用少量益達胺的白冠帶鵐(White-Crowned Sparrow, Zonotrichia leucophrys)為研究對象。在實驗中,研究人員趁白冠帶鵐春季遷徙途中於安大略省南部停留時,讓個別麻雀暴露在少量農藥中。暴露前後測量皆測量每隻白冠帶鵐的體重。每隻白冠帶鵐背上都裝了一隻輕巧的無線電發射器。

科學家發現,給予較高劑量農藥的鳥類,在6小時內體重就減少了6%。此外,一次劑量會導致鳥類在中途停留地點多停留3.5天。

恩格說:「這些結果似乎與益達胺的食慾抑制作用有關。給藥的鳥類吃得較少,而且可能因為需要更多的時間來恢復以及重新儲存能量,停留時間增加了。」


圖片來源:薩斯喀徹溫大學新聞稿

在北美洲,3/4依賴農地的鳥類自1966年以來數量顯著減少。研究顯示,這可能與農藥的使用直接相關。

研究共同作者、薩斯喀徹溫大學生態毒理學家莫里西(Christy Morrissey)說:「遷徙是鳥類的關鍵活動,時間也很重要。任何延誤都會嚴重阻礙牠們尋找配偶和築巢,這可能有助於解釋為什麼全世界的候鳥和農田鳥類都大幅減少。」


台灣研究者:不只找到農藥影響的直接證據、更追蹤到野外行為變化

長期關注農業活動對鳥類影響的屏科大野保所鳥類生態研究室研究員洪孝宇,也關注到此份研究,他透過臉書社團「寂靜的秋天-農地毒鳥回報」撰文,指出此研究的重要性,本報編輯整理如下:

文:洪孝宇

新菸鹼類殺蟲劑(如益達胺)是在1990年代以後推出的新形態農藥,號稱相對於以往的殺蟲劑(如DDT)毒性低且分解快,因此迅速席捲全球農業市場,成為目前最普遍使用的農藥之一。近年研究顯示,接連發生在世界各地的蜂群崩解現象,很可能就跟新菸鹼類殺蟲劑有關;而如今,新的研究證實連鳥類都受到影響。

確實這類殺蟲劑不像劇毒的加保扶,只要一丁點就會讓鳥類暴斃,但是亞致死的影響其實是更難被察覺的。

在北美,益達胺就經常被用來作為種子處理劑,玉米或大豆種子經農藥處理後再播種,可提高發芽和存活率,而且可以節省田間農藥的使用量。然而這些大面積的農田也是許多鳥類棲息或遷徙的必經之處,尤其是食穀性的小型鳴禽,非常有可能會啄食這些經農藥處理過的種子。

科學家為此進行了實驗,他們從野外捕捉一種小型的遷徙候鳥白冠帶鵐,直接餵食益達胺並留置觀察2天,然後繫上微型追蹤器再野放。這些鳥總共分成3組: 餵食高劑量、餵食低劑量和沒有餵食農藥的控制組。不過這邊所謂的「高劑量」,其實只相當於4顆油菜種子或1/10顆玉米所含的農藥量,而且只有單次的餵食,所以測試的劑量是相當低的。

結果顯示,被餵食益達胺的鳥在後續兩天的觀察期都出現厭食症狀,尤其是高劑量組的進食量比起控制組少了70%,而這也立刻反應在體重變化上,高劑量組在6小時內體重就減少了6%,體脂肪更是減少了17%。

要知道,候鳥的長距離遷徙相當消耗體力,非常需要補充能量,而這樣的厭食症狀和體重下降,對牠們顯然非常不利。
 
果不其然,這些鳥做完實驗被原地釋放之後,透過微型追蹤器的紀錄,沒有被餵食農藥的鳥就立即啟程繼續遷徙,而倒楣被餵食農藥的鳥只能留在原地等待體力恢復,高劑量組平均要多停留3.5天。

只是吃到一次農藥就要被迫停留3.5天,不只是身體虛弱增加被捕食或出意外的風險,還比其他同伴晚抵達繁殖地,可能錯過尋找伴侶、搶地盤跟開始繁殖的最佳時機。要是一路上不斷地吃進農藥呢?

這個研究重要的地方在於,科學家不只是透過餵食找到益達胺對鳥類影響的直接證據(厭食症狀),而且成功追蹤到鳥類在野外的行為變化(延遲遷徙),明確的因果關係證實鳥類受到亞致死的影響。

最後介紹此研究使用的「微型追蹤器」,是利用一個大尺度的野生動物共同追蹤系統 The Motus。追蹤器本身是傳統VHF的發報器,而不是現在流行的GPS,但也因為如此可以做到非常迷你(重量小於1g),讓追蹤小型雀鳥甚至是大型昆蟲成為可能。

更厲害的是,無線電訊號不是用手持天線去收,而是使用固定式的基地台,當鳥靠近某個基地台時就會被偵測到訊號。這個計畫目前在全球已經設置500多座基地台,還持續在增加中──大多數在北美跟歐洲,不過今年台灣已經有第1座。

參考資料

作者

姜唯

如果有一件事是重要的,如果能為孩子實現一個願望,那就是人類與大自然和諧共存。

林大利

農業部生物多樣性研究所副研究員,小鳥和棲地是主要的研究對象。是龜毛的讀者,認為龜毛是探索世界的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