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日亞太糧食肥料技術中心辦理「推動里山倡議以促進生物多樣性及增進人類福祉」國際研討會,該中心主任林國慶表示,里山倡議不只是恢復生物多樣性,更重要的是人在環境中的生計也能被生物多樣性所支持,如此里山環境才能永續經營。
兩日研討會除了將邀請國內數個里山倡議的案例分享,也有多國研究人員與會,里山倡議國際夥伴關係網絡(IPSI)秘書處研究員姚盈芳認為,台灣里山倡議案例中跨政府部門、不同利益參與者推動的成效,是日本甚至是其他國際夥伴值得參考的經驗。里山倡議原先是在生物多樣性的架構下被提出,但「里山」位址並非保育區,因為有人在其中生活、經營,才建立起多元的生產地景,也因此生產地景的維護不只是仰賴環境保育部門,農業部門角色也很重要,台灣的農委會下轄林務局、農業改良場的資源,就有助於與社區一同推動里山倡議。
2010年聯合國第10次生物多樣性公約大會首次提出「里山倡議」,但在「里山倡議」概念進入台灣之前,2009年林務局就開始關注國內水梯田生態環境及瀕危植物保育行動,林務局局長林華慶表示,林務局也是國內第一個加入IPSI的政府機構,「里山倡議理念是有節制地使用自然資源,達成自然共生的理念,與林務局關心水梯田的理念不謀而合」,像是官田水雉復育成果就相當地亮眼,族群數翻了近5倍。2018年更在行政院的支持下,推動「國土生態綠網計畫」,希望在人類開發密度最高的淺山、平原、里山、里海等區域,強化生態資源的保育,支持里山倡議落地實踐。
除了政府機關積極推動里山倡議,民間的能量也相當豐沛,東華大學自然資源與環境學系副教授李光中說,2015年台灣也建立自己的里山倡議網絡(TIPSI),從東華大學開始,至今北中南東各有據點,定期會進行成員交流,豐富推動國內推動里山倡議的執行方式,像是今年就有成員提到要重視中年人在社區的角色,針對中年人設計課程等,這些討論都有助於里山倡議的概念落地生根。2016年東華大學也與花蓮區農業改良場合作,在新社推動森川里海的生態示範計畫,計畫還在進行,不只是族人參與度很高,其他部落也很有興趣,預計會慢慢擴散到豐濱鄉其他區域。在中央資源挹注及政策支援下,李光中有信心里山倡議可以在台灣越走越穩健。
※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農傳媒》。不適用CC共創授權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