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熟葦草蘭野外剩不到百株 保育計畫啟動3年復育2千株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成熟葦草蘭野外剩不到百株 保育計畫啟動3年復育2千株

2019年10月28日
轉載自農傳媒;文:莊曉萍;圖片提供: 特生中心陳奕銘

路邊的野花不要採!因為它可能就是全台野外成熟個體剩不到100株的葦草蘭。過去葦草蘭廣泛分布在中部以北的田野間,但在施用農藥、人為開發及商業採集的影響下,野外族群岌岌可危,農委會特生中心今年在「國土生態綠色網路建置計畫」下啟動保育計畫,預計3年內要繁殖2,000千株成熟個體,再送它們回到原生育地,繁衍新生命。

葦草蘭,屬於蘭科植物,能長到1.5公尺,不開花的時候,長葉和高度近似小型竹子;開花時,粉色花瓣就像小鳥展翅,相當可愛,因此又被稱作「竹葉蘭」、「鳥仔花」。根據特生中心調查,葦草蘭過去廣泛分佈在中、北部海拔1,000公尺以下的山區,連平地路旁的草原、田邊等處都很常見,是廣泛分布的台灣蘭花原生種。不過,隨著淺山地區的開發程度越來越高,農藥、除草劑和工程開發讓它們越來越難在野外生存。2017年在「台灣維管束植物紅皮書」名錄中,葦草蘭被列為原來族群消失90%以上的極危(CR)物種。

擔任此項計畫野外族群調查任務的特生中心植物組助理研究員李權裕說,研究團隊花費1年的時間,走訪過去40幾處有葦草蘭紀錄的點位,結果只發現4處還有葦草蘭成熟植株,多是人煙較稀少的區域,估計全台可能剩不到100棵;而且紀錄中的花色從純白到紅都有,但「純白的在野外幾乎沒看過。」、「可以反思我們的環境經歷了什麼樣的變化。」

特生中心植物組助理研究員張麗慧說,此保育計畫是以不傷害野外植株及破壞原生地族群為原則,僅在今年6至10月葦草蘭花期,在野外取得果莢與種子後,回到實驗室進行繁殖工作,待種子發芽就會移入蘭花瓶中照料,視野外原生地的情況,進行日照、營養補給等馴化工作,再移至盆栽中等待移植回原生地復育。

李權裕強調,保育計畫最重要的目標是送這些葦草蘭回家,預計3年內要繁殖出2,000株成熟個體回到野外,讓這些美麗的「小鳥」能翩翩飛舞在台灣的田野間。他也呼籲民眾,若在野外見到原生蘭,千萬不要因為漂亮就採回家,有園藝需求可以選擇穩定繁殖品系,讓原生蘭能在野外成長繁衍下一代。

李權裕說,葦草蘭不開花的時候,葉形跟竹子有點像,也跟其他禾本科植物很像,經常民眾被誤認成一般的雜草。
李權裕說,葦草蘭不開花的時候,葉形跟竹子有點像,也跟其他禾本科植物很像,經常民眾被誤認成一般的雜草。

過去葦草蘭廣泛分佈在國內中北部的1000公尺下山野田間,但因除草劑、工程等因素,野外族群量越來越少,李權裕說,其中一處原生育地就是農友通報,因為當地不施用除草劑、農藥,為葦草蘭留下一處安心繁衍的棲地。
過去葦草蘭廣泛分佈在國內中北部的1000公尺下山野田間,但因除草劑、工程等因素,野外族群量越來越少,李權裕說,其中一處原生育地就是農友通報,因為當地不施用除草劑、農藥,為葦草蘭留下一處安心繁衍的棲地。

※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農傳媒》。不適用CC共創授權條款。

作者

農傳媒

農傳媒是由財團法人豐年社所成立,以「與農共聲、與食俱進、與環境共享」為宗旨,關注農業各個面向的專業網路資訊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