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水相映——愛河的生態文化思潮 | 環境資訊中心

若水相映——愛河的生態文化思潮

2005年02月02日
作者:汪靜明(台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教授)

聽到「愛河」,你會想到什麼?這次聽到「謝長廷組閣」的新聞,筆者卻想到流傳的「愛河」故事。這明示著台灣的政治,又有一番生態消長;而這一波的人事異動,其實有「若水相映」的一些玄機。

水是生命的組成要素,沒有了水,萬物眾生就缺少了滋潤與滋養,地球也就沒有了生機,那麼人類又談什麼文明發展?古人從前逐水草而居,今人現在仍喜親水岸而居,雖然冒著淹水與土石流的風險。自然的生態,濃縮於水的生態;而水的生態,整合指標著水的文化,也相映投射出人的文化。這就是「若水相映」的寫照。

試觀全球各地區的社會文明發展的程度,可從當地的水源、水質、水量、水生物、水景觀、水教育、水文化等水環境生態指標,整合檢視一番,就可見一斑。1980年時,筆者曾在高雄接受預官訓練,與愛河有了第一次相遇。那時的愛河近在眼前,但是其亂象與臭味等等,難以令人親近,雖然她的名字叫「愛河」。2004年10月,筆者到高雄師大發表有關永續大學環境教育暨環境保護議題及策略的論文。期間夜晚及午後兩次浸浴在愛河畔,散步、渡船、紀錄、留影、剪影於可親可近的愛河,迄今回味無窮。高雄市政府近年來,規劃設置了休憩景觀、親水綠帶、人行步道,並結合沿岸電影圖書館、歷史博物館、音樂館、醫學史料文物館等藝文空間,帶動「愛河文化」的流域,達成「水光流轉,生態重現」的目標,也開創了當年難以想像今日黃金愛河的「生態文化創意」的產業。這是高雄市長謝長廷先生承先啟後的典範政績,也是一些台灣人現在津津樂道之處。

子曰:「智者樂水」。我們的總統陳水扁先生,是智者;近年來還真喜歡遴選知水的官員,帶領行政團隊,為綠色矽島進行國家建設。例如,被稱許為台灣水牛的游錫堃院長,以北台灣宜蘭縣的宜蘭河整治經驗,在任職院長期間又為員山子分洪工程等基隆河治理計畫,表現了戰鬥內閣魄力與治水成效。於今新任的謝院長,是以南台灣高雄市愛河的整治經驗,表現出美善真的施政理念與文化氣息。高雄市政府新聞處的網站公布著:「2004年5月16日高雄市的『愛之船』正式啟航,溯河往北……」。台灣民眾有目共睹的是,善處卑下、善與河對話的謝市長,終於將這艘愛之船「溯河北上,駛入長廷」。

《老子》云:「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其實,樂水的人,是善於溝通協商的。水融入萬物,是滋潤;水融入眾生,是滋養。現在總統期許新院長為「協商內閣」、「對話內閣」,充分反應出人民需要調和的政治氣氛,進行安定的經濟與交流的文化建設。我們也期望謝院長以其素養中體操的柔軟身段、文化的哲學思考、宗教的關懷生命,政治的有為有守,以愛河的文化思潮,為台灣展開水利萬物的新文化;在執政水團隊的既有基礎之上,注入新的活水,拓展水文化的新視野,開創水生態的新生機,洋溢出水水台灣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