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野火持續燃燒 摧毀約四成台灣面積 | 環境資訊中心
國際新聞

澳洲野火持續燃燒 摧毀約四成台灣面積

2019年12月06日
整理:劉妙慈(環境資訊中心實習編輯)

澳洲叢林野火自9月延燒至本月,根據綠色和平11月底的消息,系列火災已造成許多家庭流離失所,至少6人死亡,超過600戶房子被摧毀。從澳洲東部昆士蘭省、新南威爾斯省至西部,已有390萬多英畝土地,約4成台灣面積的土地遭受大火侵襲。


澳洲民眾上傳至綠色和平臉書的現場照片,地點位於East Gippsland。轉載來源:Craig Phillips

《自由時報》報導,當局11月11日已將大雪梨地區的野火危險預報提高到災難性(catasrophic)等級,這是澳洲2009年引進新火情危險評級(Fire Danger Rating)制度後,雪梨首次被評為這個等級。火情危險評級等級分為中等、高、非常高、嚴重、極高及災難性。

新南威爾斯省鄉村消防署(NSW Rural Fire Service)臉書近日上傳多個火災現場影片

氣候變遷引澳洲25年最嚴重大火 世界遺產遭燒毀

澳洲每年都會發生頻繁的森林大火,為何今年的野火災情卻頻傳且難以平息?

根據綠色和平分析,對整個澳洲大陸來說,森林大火是生態系統中正常的一部分,然而,這次許多受災地區1月至8月的降雨量,低於平均水平的50%,部分地區更是遇上有史以來最乾旱的八個月。

氣候變遷正加劇所有極端天氣,不論是降雨或極端高溫。澳洲南半部遭受了有記錄以來最乾旱的1月至8月,新南威爾士州的大部分地區更都處於有史以來最嚴重的乾旱之一。創紀錄的乾旱,加上暖冬,使得土壤、草、植物都極為乾燥,實實在在地為今年火季提供了「燃料」。

《聯合報》報導,新南威爾斯省的國家公園地區中,有10%以上的林地慘遭本季的野火燒毀,當中包括20%的藍山世界遺產區。

新省全部國家公園被燒毀的叢林數量使前一年火災季造成的影響相形見絀,當時共燒毀8萬公頃叢林。而自7月以來,此數字已增長10倍。

自然保護委員會的生態學家說,該省北部崗得瓦納雨林(Gondwana rainforest)世界遺產區大火所造成的破壞,是「全球悲劇」和「絕對危機」。

無尾熊陷火場面臨死亡威脅

野火持續延燒,除了摧毀上千頃的土地,許多物種也因此燒傷和失去棲地,其中最受關注的無尾熊頻傳傷亡數量,《自由時報》報導,澳州無尾熊保護自然基金會主席阿什頓(Sue Ashton)日前表示,英斯湖自然保護區(Lake Innes Nature Reserve)的大火,恐造成350隻無尾熊被燒死。

不過,澳大利亞無尾熊基金會主席塔伯特(Deborah Tabert)認為數字應該更高,並指出,在過去2個月中,總估計至少1000隻無尾熊在大火中喪命,並摧毀牠們近80%的棲息地。

自11月就有民眾發起募款活動,希望能為倖存的無尾熊建造一個收容所,待牠們復原後,再將牠們野放回家,原先預計籌組25000美元(約新台幣76萬元),目前已籌得160萬美元(約新台幣4884萬元)的款項。

《BBC News中文網》報導,有無尾熊大聲呼救,蜂箱被丟在危路上,食物鏈被打破:澳洲野火正在對該國的野生動物造成毀滅性影響。

雪梨大學(Sydney University)生態學專家迪克曼(Chris Dickman)教授表示,無尾熊在很多時候都不會發出噪音。「雄性只在交配季節發出洪亮的聲音。除此之外,無尾熊很安靜。所以,如果聽到它們叫,這是非常糟糕的信號,對這些動物來說是災難性的毀滅。」

其實,大多數叢林動物一般都不叫,這令它們的聲音更加令人擔憂。迪克曼教授補充道:「動物只會在壓力大或承受痛苦的時候大叫,比如負鼠被狗咬傷的時候。」

總理否認氣候政策與大規模野火有關

《中央廣播電台》報導,數以千計的澳洲學生在11月29日走出教室加入各地示威抗議遊行,要求政府採取更強烈的行動以遏止氣候變遷。學生們表示,氣候變遷是導致澳洲野火危機的主要因素。

在雪梨與澳洲其他主要城市的遊行,是澳洲學生首次參與的抗議活動。全球各地學生近來紛紛罷課走上街頭,要求政府要在保護環境上採取更多行動。

澳洲總理莫里森(Scott Morrison)先前拒絕承認他在處理氣候變遷上行動不足、氣候政策造成野火肆虐的批評,並堅稱,他的政府正竭盡所能在對抗全球暖化。

澳洲已承諾將在2030年前削減碳排26%,與2005年的排放相比,但最近的資料顯示,澳洲的排放沒有出現改變。

根據11月29日公佈的資料顯示,澳洲的溫室氣體排放在於6月結束的12個月期間,大致沒有變化。在此同時,澳洲消防員正持續對抗全國超過150起野火。野火危機已導致雪梨500多萬居民正與有害的空污奮力對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