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存在台灣上百年的疣胸琉璃蟻,現在成了民眾揮之不去的煩惱,環境到底出了什麼問題?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又扮演什麼角色?
樹上結實纍纍的白柚,是苗栗縣西湖鄉的重要農產品,不過近年來,西湖柚農在田間農忙、採收時,都會遇到一種黑色的琉璃蟻,只要一驚擾牠們,就會開始狂奔猛竄,甚至爬到農民身上,影響工作進度,夏天時數量尤其驚人。
不只柚子園,其他農田、住家也都有琉璃蟻的蹤跡,牠們直接入侵家中,居民每天都要花很多時間處理。新竹市高峰里鄰近山區,這兩年,門窗的縫隙、電箱、監視器,都成了琉璃蟻的築巢地點。
這種名為疣胸琉璃蟻的物種,主要分布在中南部,海拔500公尺以下的淺山地區,百年前台灣就有相關紀錄的本土蟻種,樹棲型的琉璃蟻,喜歡在樹葉背面、落葉堆和各種隙縫間築巢,多蟻后的特性,讓牠們可以迅速擴展族群。
七、八年前,琉璃蟻開始在嘉義、南投、台南等零星鄉造成蟻害,之後便逐步擴散,現在北至新竹市都有牠們的蹤跡。長期研究螞蟻生態的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生物系教授林宗岐推測,全球暖化、平均氣溫升高,是導致琉璃蟻族群,慢慢向往北擴展的原因之一。
除了全球暖化,人們在淺山地帶的農地、道路與住家開發,也為琉璃蟻提供了絕佳的繁衍環境,尤其農藥的不當使用,更是擴張的加速器。長效、藥性強的農藥,會殺死有固定巢穴的螞蟻與其他生物,逃過農藥襲擊的琉璃蟻群,會先在異地築新巢,等藥效過去,重回原有地盤,然而其它與琉璃蟻競爭的物種早已陣亡,最後牠們就占領了整個地盤。
另外,喜歡居住在樹上的琉璃蟻,可能會隨著各式盆栽、園藝植物擴散到各地,林宗岐從造成蟻害的琉璃蟻DNA中發現,其中有些族群是來自東南亞,這些外來族群可能改變了琉璃蟻原本的行為模式。
嗜吃甜液的琉璃蟻,還會與分泌蜜露的農業害蟲蚜蟲、介殼蟲共生,展開合作後,琉璃蟻獲得穩定的食物來源,可以快速攻城掠地,受到保護的蚜蟲、介殼蟲也能順利繁衍,最終導致植物得到許多病毒性、細菌性的疾病,例如:會影響光合作用的煤煙病。
隨著蟻害範圍越來越大,2019年10月,農委會與環保署合作,分別負責農田與住家的琉璃蟻害,要求各地方政府回報危害範圍及面積,確認狀況後,再提供餌劑給居民,進行防治。
一般民眾看到琉璃蟻,第一個反應可能是噴殺蟲劑,但是殺蟲劑並沒辦法徹底根除蟻害,反而會把琉璃蟻越趕越遠,讓蟻害範圍更加擴大。
林宗岐教授說明,正確的蟻害防治方式,應該是用濃度10%到20%的糖水,混合3%的硼砂,利用琉璃蟻愛吃甜液的特性,吸引工蟻將誘餌帶回巢穴,餵食蟻后和其它螞蟻。約五到十天後,陸續會有琉璃蟻因消化系統受到破壞而死亡,最後整個蟻巢慢慢瓦解,也不會對環境造成傷害。
在施放餌劑約一週後,再輔以無味的天然植物皂素水,噴殺巢外的琉璃蟻,讓牠們窒息而死。學者預估,如果持續以餌劑和皂素噴劑進行兩階段防治,大約三到四個月,可以降低琉璃蟻密度,另外也必須改善環境,根除可以築巢的空間。
當琉璃蟻成為生活的一部分,位在南投縣國姓鄉的北梅國中,也將蟻害危機轉化成機會教育,讓學生透過研究如何防治琉璃蟻,了解螞蟻的生態角色,學習如何與其共存。
疣胸琉璃蟻是生態系中的一環,全球暖化、淺山地區開發、不當使用農藥等因素,都讓牠們的族群不斷擴張。如今,琉璃蟻的生存環境和人類活動區域大幅重疊,從一隻小小的螞蟻,看見環境的變遷,反映出人對待自然的態度,也深深影響我們的日常生活。
※本文轉載自 公視《我們的島》節目—【失控的琉璃蟻】
12/09(一) 22:00首播
12/14(六) 11:00重播
更多節目內容請見
- 我們的島官網 http://ourisland.pts.org.tw
- 我們的島影音中心 http://www.youtube.com/user/ourislandTAIWAN
- 我們的島粉絲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PTSourisl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