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學府首例 管中閔實踐承諾 台大將不投資化石燃料產業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亞洲學府首例 管中閔實踐承諾 台大將不投資化石燃料產業

2019年12月17日
整理:彭瑞祥(環境資訊中心記者)

[12/18更新:台大回應]為了抑制溫室氣體排放、減緩全球暖化,全球化石燃料撤資運動風起雲湧,台灣民間力量更在最近有重大進展,台大學生會永續部稍早透過臉書發布,校方已表達將建立校務基金投資原則,於2020年底前完成高污染、高碳排產業的撤資,且未來不再投資於相關產業。台大校方也於18日正式以口頭說明回應,不過台大相當低調,也不願受訪。


轉載自台大學生會永續部臉書粉專

台大校長管中閔曾在遴選期間應學生會要求,表態檢討校務基金對化石燃料的投資。台大學生會永續部表示,歷經三年的倡議與溝通後,台大確定撤除校務基金中高達22%、4.32億元投資於高污染、高碳排產業的資金,正式成為亞洲第一間成功撤資的大學。

台大學生會永續部粉專指出,校方已在11月28日針對校務基金撤資議題,向學生會表達將達成以下三點投資原則:

一、台大校務基金將於2020年底前完成高污染、高碳排產業之撤資,且未來不再投資於相關產業。

二、查證後確定台大校務基金並未投資於化石燃料產業,未來也不再有任何投資。

三、建立校務基金的投資準則:近期會以企業社會責任(CSR)的表現為投資參考依據,中期將納入PRI(責任投資)、ESG(環境、社會與公司治理)的原則。

化石燃料撤資運動由國際氣候變遷組織350.org發起,台灣團隊350台灣稍早也發布訊息,對台大校方此一決策表示歡迎,並呼籲「台大校方應出面宣布這項殊榮,發表公開聲明讓校內外、國內外知道這項創舉。」

拒當高污染高碳排投資人  管中閔實踐遴選承諾

台大學生會永續部與台大氣候行動社一群學子,自2017年起即響應全球性的化石燃料撤資運動,率先盤點台大校務機基金是否投資高碳排產業,結果發現,2017年在中鋼、亞泥、台泥、台塑等企業的投資高達2.6億元。

隨後,在台大校長遴選期間,學生會更發起「校長,給問嗎?」活動,要求校長候選人對校務基金投資高污染、高碳排產業的樣態進行態度調查,管中閔曾在遴選階段表態將重新檢視台大校務基金對於石化產業的投資,當時回應:「當石化產業外移之勢已經形成,台大尤應善盡社會責任,將此納入校務基金分配使用之考量因素。」


台大校長候選人於2017年12月參加台大學生會「校長,給問嗎?」候選人座談,回應學生問題。圖片提供:台大學生會

台大學生會永續部:台大應公開公告承諾

台大學生會永續部與台大氣候行動社共同表示,台大的撤資行動,除了對使用化石燃料、及造成環境污染與高碳排的行為形成壓力,並呼應氣候變遷危機之外,應該也能促使更多社會大眾意識到,不當的資金運用可能促成環境與氣候變遷問題的惡化,「而我們其實都能作出改變。」

他們與台大氣候行動社呼籲透過臉書校方,應主動於台大公開網站公告本次撤資的承諾,發揮台大高度的社會影響力,帶動更多社會的討論與作為。此外,未來校務基金投資原則的建立,應朝向公開透明、師生共同參與的方向努力。

350台灣:校園撤資對社會有正面助益

根據350台灣2018年底的盤點資料,校園撤資行動已在全球許多大學發生,至少有148所大學全部或局部撤資,包括美國的哥倫比亞大學、耶魯大學、英國的倫敦政治經濟學院(LSE)、牛津大學、劍橋大學、澳洲墨爾本大學、雪梨大學等知名學府。台大如今承諾撤資,則是亞洲第一次採取行動的大學。

350台灣更曾編制「校園化石燃料產業撤資手冊」,提及校園撤資的兩大效益,一是直接影響化石燃料產業的資源利用,對相關產業的營運帶來影響;二是以學術界的角度,來告訴大眾化石燃料產業對氣候變遷帶來的不良影響,改變社會對於化石燃料產業的觀感,也能促使政策面的改革,不再補貼化石燃料產業。

台大提三點低調回應

18日台大校方口頭回應如下:

一、本校校務基金投資會依據投資管理小組委員的建議而不定期調整。

二、本校正逐步落實校長當初參加校長遴選時對校務基金投資方向的承諾,目前已處理了相關投資中約三分之二的投資,未來會繼續處理。

三、本校未來會以CSR等指標,做為校務基金投資參考依據。

作者

彭瑞祥

六年級生,曾在咖啡店當吧檯兼翻譯,十多年前受南方電子報、破報、國家地理雜誌啟蒙,希望也能自己做媒體關心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