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谷之星】不會引起蕁麻疹的蕁麻科植物——冷清草 | 環境資訊中心
自然書寫

【自然谷之星】不會引起蕁麻疹的蕁麻科植物——冷清草

2020年02月02日
文、圖:何京翰(自然谷環境信託基地專案執行)

在地主買下土地以前,自然谷曾是荒廢許多年的柑橘園及茶園。部分區域留有運輸農產品的產業道路以及區分田界的砌石駁坎。砌石之間的縫隙能讓動物躲藏與植物生長,入口溪流旁的砌石就夾雜許多種類的植物,除了花期稍早結束的台灣油點草,目前輪到冷清草盛開的時節。

自然谷的冷清草在溪流邊的砌石處形成了一個族群,相較於谷中高處的森林,這裡的濕度較高,恰好是冷清草喜好的環境。也可以反過來說,當你走在潮濕陰鬱的山林小徑時,也許就能找到一簇一簇的冷清草族群。有趣的是,溪流旁步道的另外一側也生長一小群冷清草,相較於溪流那一側的族群,這裡的冷清草尚未開花。


冷清草經常成群生長。攝影:何京翰

冷清草的另外一個名字是「狹葉樓梯草」,根據台灣生物多樣性資訊入口網的整理,台灣可找到15種樓梯草屬成員,從中文命名可以粗略想像它們各自的特徵。樓梯草名字由來可能來自於觀察者對於其外型的聯想,有一說形容其聚繖花序著生於葉片基部的排列方式,看起來像旋轉樓梯。但筆者覺得就像是觀看天上繁星點點,星座排列非常抽象,要看出「樓梯」的樣貌也需要一些巧思。而冷清草之名又是從何而來?筆者苦尋許久仍未有斬獲。


樓梯草屬學名檢索表。圖片來源:台灣生物多樣性資訊入口網


從遠處觀看冷清草,有許多白色的小花團著生,靠近看發現在葉片的基部,是它們的聚繖花序。攝影:何京翰

冷清草為雌雄異株,靠近觀察的當下並沒有找到雌花。但不管雄花還是雌花,兩者的花梗很短、甚至花序就緊貼在莖上。冷清草的花朵小而密集,這是蕁麻科植物常見的特徵,如過去曾介紹過的青苧麻。伸手觸摸冷清草,可以發現葉片的背面和莖上生長了許多絨毛。以上的辨識要點可以大致與其它14種樓梯草屬成員區分。


冷清草準備開放的雄花。攝影:何京翰

根據友人的印象,這個冷清草族群附近有另外一種葉子較小的樓梯草,看起來與冷清草不太一樣。於是筆者又回到了溪溝砌石處尋找,的確找到了一種非常類似的植物。它的葉形相似,但葉背、莖上不具有柔軟的絨毛,摸起來反而粗糙黏手,最大的不同是花的型態。這種植物的花梗較長,與小白花團的冷清草不同。與上述其他14種樓梯草對照卻又無法歸類,後來輾轉得知它是經常與冷清草生長在同一處的「糙葉赤車使者(蕁麻科赤車使者屬)」。如果是未開花的狀態,恐怕難以將兩者區分比較。


糙葉赤車使者:葉形與冷清草極為相似,幸好花的構造有明顯差異。攝影:何京翰

整個鹿寮坑地區都有黃三線蝶的目擊紀錄,在自然谷內也觀察過。牠的食草為包含冷清草在內的數種蕁麻科植物,因此要尋找某一種生物時,與另一群生物之間的互動關係可作為參考依據。


鹿寮坑社區內拍攝的黃三線蝶。攝影:何京翰

當你看見一種不熟悉的生物,為了更瞭解它的身家背景,在查詢資料的過程中,往往會發現事情不是原想的這麼單純。透過寫作這篇冷清草文章,驚覺過去有許多片段的生物觀察,總有一天能串連出具有因果關係的故事,如同冷清草、黃三線蝶、糙葉赤車使者之間的關聯,希望能帶領更多人將「生態觀察」作為平常的興趣。

小知識:蕁麻疹的由來
蕁麻疹是一種非常普遍的皮膚過敏症狀,依照個人體質,接觸到不同過敏原時,可能會使局部皮膚產生紅、腫、熱、癢的膨疹,由於急性蕁麻疹的發作無法預期,症狀通常會在一天之內自行消退,因此也被稱作「風疹」。之所以會與「蕁麻」牽扯在一起,是由於某些蕁麻科植物葉片、莖上帶有焮毛,接觸後會引起急性過敏,如同上述症狀,蕁麻疹之名由此而生。其中最廣為人知者便是登山人士最為熟悉的「咬人貓」、「咬人狗」,然而並不是所有蕁麻科植物接觸皮膚後都會引發過敏,例如本篇介紹的樓梯草屬以及先前介紹的青苧麻,表面的纖毛不會造成身體不適。


攝影:何京翰

中文名:冷清草
別名:狹葉樓梯草
科名:蕁麻科 樓梯草屬
學名:Elatostema lineolatum var. majus
分佈:中國中南部、台灣、印度、尼泊爾、泰國、緬甸等區域。
特徵:

  1. 葉片互生,倒披針型,近末端約有5對鋸齒邊緣,末端漸尖。
  2. 葉片長約3.2~8.5公分,寬1.3~3.2公分。
  3. 莖及葉背具有絨毛,莖常分岔。
  4. 雌雄異株,花朵極小呈聚繖花序,雄花4瓣4蕊,雌花外型不顯著呈盤狀。
  5. 花序生長於葉片基部,幾乎沒有花梗。

生態:生長於台灣中低海拔的山澗溪流邊,經常小族群聚集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