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洋垃圾進口禁令屆滿兩年 西方國家如何面對廢棄物挑戰 | 環境資訊中心
透視中國環境

中國洋垃圾進口禁令屆滿兩年 西方國家如何面對廢棄物挑戰

2020年02月06日
文:凱瑟琳・厄爾利(《環境學家》前副主編)
中國頒布洋垃圾進口禁令已經兩年,澳洲、歐洲和美國對此如何適應?

2018年1月1日生效的中國的「洋垃圾」進口禁令,促使其他亞洲國家改變他們的垃圾回收制度。圖片來源:Fully Syafi

中國嚴格限制垃圾進口的舉動一時讓全球不知所措,廢棄物和回收行業各大機構稱這對全球的影響是「破壞性」和「災難性」的。一些已開發國家最初試圖將垃圾運往其他東南亞市場,但由於東南亞各國紛紛效仿中國發表禁令,這樣的嘗試大多以失敗告終。

回收和廢棄物市場正在適應物料流動的巨大變化,並根據地理位置和材料類型的不同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成功。

「好消息是行業並沒有崩潰,」國際回收局( Bureau of International Recycling)局長阿諾德・布魯內表示。 「之前確實有崩潰的風險,但故事還沒完。2019年很艱難,2020年仍然會很困難。歐美垃圾出口商和回收行業不得不考慮改變工作方式,提高(出口垃圾的)質量,因為只有這樣做才更容易找到客戶。」

各個地區都有一個共同的主題,那就是各國要處理好自己的垃圾,從供需雙方下手。自中國實施禁令以來,市場需求一直跟不上大量湧入市場的可回收材料供應的增長。

澳洲

2016年,澳洲國內僅處理了12%的回收垃圾,另有125萬噸垃圾運往中國。中國頒布禁令以來,澳洲一直在勉力應對垃圾問題。禁令實施後數月,昆士蘭州伊普斯威奇市政局曾表示將放棄垃圾回收計劃,維多利亞州的可回收垃圾則不斷堆積,導致一些城市不得不將其填埋。

澳洲政府曾制定國家垃圾政策,包括廢棄物回收率達80%的目標,但回收行業組織澳洲廢棄物管理協會(WMAA)警告稱,要想落實這項政策就需要州政府和聯邦政府投資1.5億澳元。


澳洲中部堆積的垃圾。圖片來源:Alamy

去年年底,聯邦、州和地區各級環境部長同意從2020年7月起禁止出口塑膠、廢紙、玻璃和輪胎,2021年7月起禁止出口含雜廢塑膠。澳洲國內正在籌建一些新的回收處理基礎設施,例如可口可樂公司於去年11月宣布有意向與法國廢棄物及回收公司威立雅合作在澳成立一家大型加工廠,項目正在進行可行性研究。可口可樂公司希望能夠從澳洲本土而非國外採購回收塑膠,但這個打算卻因為本地供應量不足而受阻。

另一方面,WMAA警告稱,就算在出口禁令生效之前,製造業的需求也不足以消納所有回收材料。 WMAA首席執行官蓋爾・斯隆表示:「市場發展還不夠快,人們沒有意識到使用回收材料的價值,導致我們正在消耗自然資本。」

這是聯邦政府多年來首次持續關注廢棄物和回收問題。儘管如此,政府卻並未投入資金採購再生產品,也沒有鼓勵製造商設計易於回收的產品,斯隆說。

歐洲

關於是否需要為回收材料創造需求在歐盟內部早有討論。在中國頒布進口禁令之前,歐盟就已經考慮發表新的政策法規來減少一次性塑膠,發展循環經濟——盡可能延長產品的使用壽命,並且在廢棄後回收製成新的產品。

2019年5月達成的一次性塑膠指令首次引入包括塑膠回收,以及可回收材料使用在內的一系列目標:到2025年和2030年,塑膠瓶中回收成分將分別達到25%和30%。

失去中國市場對歐洲造紙業的衝擊尤其大。據歐洲回收工業聯合會(EuRIC)秘書長伊曼紐爾・卡特凱斯表示,情況十分嚴峻。該聯合會稱,廢紙價格三年內下降了300%以上。 「歐洲的廢棄和回收紙張供應存在700到1000萬噸的結構性過剩。某些品類的廢紙在歐洲本土需求不足,所以出口絕對是平衡供需的關鍵。」卡特凱斯說。

EuRIC正在遊說歐盟委員會,要求其對12月發表的一份立場文件中提出的若干政策進行修改,幫助解決紙業市場面臨的危急,包括設計更易回收的產品;利用公共部門採購增加對再生紙產品的需求;完善和強化生產者付費機制,確保這筆資金全部用於支持回收和廢棄物管理。

美國

美國對中國禁令的反應比較複雜。獨立公益組織美國PIRG教育基金的一份報告指出,隨著各地政府停止回收可回收材料,其他國家接受的進口材料也越來越少,美國的回收系統正「搖搖欲墜」。填埋或焚燒可回收垃圾正「逐漸成為新常態」,報告指出。

回收行業組織國家廢棄物及回收協會發言人布蘭登・萊特表示,廢棄物回收企業正在加大對人員和技術的投資,提高分類質量,並採取一致行動,教育消費者哪些材料適合回收,進而提高垃圾質量,這一切都意味著成本增加。

「回收夥伴關係」是一家由行業資助的以促進回收為目標的非營利組織。據該組織副主席迪倫・德・托馬斯稱,中國此舉已導致廢紙價格暴跌。例如2017年中,紙張的成交價為每噸99美元,而現在已經一文不值。街邊回收箱中紙張平均占到三分之二,回收公司的利潤也急劇下降。


美國加州中央山谷的廢棄塑膠。圖片來源:Alamy

但更多可回收材料被迫內部消化也有好處。 「為了處理這些材料,許多原本關閉的紙張和塑膠回收設施已經重新開張或升級。為了重啟這些設施,國家投入了數十億美元,這對就業會產生重大的積極影響。」他說。 2018年以來美國已規劃新建好幾家造紙廠,這不僅能創造就業,也能提高再加工能力。

關於大量社區不再提供回收服務的報導,托馬斯表示這純屬誇大其詞。其所在組織研究發現,撤銷的垃圾回收站不到70家,且幾乎都位於非常小的城鎮,原因是無法承擔費用增長。

此外,之前廢棄物及其回收由各州負責管理,如今聯邦政府也已將相關問題列入議程,托馬斯稱。國會正在對五項立法草案進行審議。「十年前,回收相關的聯邦法案要想獲得通過根本沒有希望,而現在卻希望很大。這已經成為政治問題,大家都注意到費用在上漲,都在討論某個社區的回收系統是否能撐下去。」

「至少就我從業這15年來看,聯邦層面的興趣肯定增加了,這是另一線希望。」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