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之唯恐不及 仍有泰人採集蝙蝠糞便維生 | 環境資訊中心
國際新聞

避之唯恐不及 仍有泰人採集蝙蝠糞便維生

2020年03月24日
摘錄自2020年3月24日公視報導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蝙蝠被認為極可能是新型冠狀病毒的宿主。不過在泰國卻有一群人,甘願冒著染病的風險進到蝙蝠的洞穴,採取大量蝙蝠糞便;原來蝙蝠的糞便不但可以當肥料販賣,而且利潤也高,泰國村莊有好幾個世代都以此維生。

由於洞穴裡的蝙蝠數量極多,靠著帽子上的燈光,村民只要進入蝙蝠洞約三小時,就能蒐集到大約500桶蝙蝠糞便,能賣得約7萬多台幣。蝙蝠糞便含有豐富的氮、磷酸鹽和鉀,被當成高營養價值的肥料販賣。有公司專門收購,透過網路在亞馬遜跟阿里巴巴都買得到。

蝙蝠在叻丕府備受重視,除了肥料的經濟效益外,透過蝙蝠捕食破壞水稻和其他作物的昆蟲,在授粉和控制蟲害方面也發揮作用,蝙蝠洞也列為動物保護區。不過這些村民在進入蝙蝠洞時並沒有專業保護,只穿了長袖長褲,避免和蝙蝠接觸。雖然撿拾的是乾燥的蝙蝠糞便,傳播病毒的機率較低,但有學者提出警告,理論上任何跟蝙蝠有關的東西都可能使人暴露在潛在病毒中。萬一在收集蝙蝠糞便的過程中,接觸到新鮮的蝙蝠唾液或尿液,都很有可能染上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