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衛報報導,根據非營利組織Tearfund的計算,全球四大飲料製造商(可口可樂、百事可樂、雀巢和聯合利華)每年在六個發展中國家製造超過50萬噸的塑膠污染,每天足以覆蓋83個足球場。
Tearfund也計算了這四大飲料製造商在發展中國家製造出的塑膠瓶、包裝袋和紙盒,經露天焚燒所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量。這些發展中國家的廢棄物管理不完善,缺乏垃圾收集的機制。
儘管知道這些發展中國家未適當管理廢棄物 仍不斷銷售給他們
以中國、印度、菲律賓、巴西、墨西哥和尼日這六個發展中國家為樣本推估全球的狀況,Tearfund估計這四家公司投放到發展中國家的塑膠包裝燃燒後,共產生460萬噸二氧化碳當量,相當於200萬輛汽車的排放量。
選擇這些國家是因為他們是遍布三個大洲的大型發展中國家市場。在這些國家出售的包裝袋、瓶子和紙盒經常被露天焚燒或掩埋,造成污染問題,相當於每天用10公分深的塑膠覆蓋83個足球場。
Tearfund的報告指出:「這龐大的塑膠污染足跡本身就是危險,同時也加劇了氣候危機。」
「這些公司不斷在發展中國家銷售數十億件一次性塑膠瓶、包裝袋和盒裝產品。」報告中也提到,這四家公司的氣候變遷承諾中很少或根本沒有提及其產品或包裝最終的處置所產生的排放。「儘管他們知道廢棄物沒有被適當管理,還是繼續這麼做;他們產品的包裝變成污染,污染嚴重危害環境和人們的健康。明明知道還是繼續做,在道德上沒有辯解的空間。」
Tearfund呼籲這些公司儘速改用可再填充和可重複使用的包裝,而不要使用一次性包裝和塑膠瓶。
Tearfund使用世界銀行的資料,估計每個國家中有多少塑膠廢棄物被不當管理、焚燒或傾倒。結果發現,這四間公司的塑膠包裝在發展中國家的街頭、露天垃圾場和後院露天焚燒所產生的碳排放顯著加劇了氣候危機。
中低收入國家的社區面臨塑膠污染、疾病和死亡威脅
在六個國家中,可口可樂的塑膠污染足跡最大,每年製造出20萬噸塑膠廢棄物(約80億瓶)被燃燒或傾倒,每天足以覆蓋33個足球場;百事可樂公司每年產生13.7萬噸塑膠污染,相當於每天覆蓋22個足球場;雀巢每年的污染足跡為9.5萬噸,每天覆蓋15個足球場;聯合利華的污染足跡每年達7萬噸,每天覆蓋11個以上的足球場。
全球塑膠產量正在增加,並將在未來10到15年內翻倍,造成塑膠污染外,也增加碳排放,並對最貧窮國家人民的健康造成致命影響。
報告強調,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國家的社區持續被未經妥善管理的廢棄物淹沒,造成環境破壞、疾病和死亡。
Tearfund的全球倡導和影響力總監露絲.瓦雷里歐(Ruth Valerio)博士說:「這些公司完全知道發展中國家會焚燒或傾倒塑膠,破壞景觀、加劇氣候變遷並損害全世界上最貧窮人口的健康。」
「可口可樂、雀巢、百事可樂和聯合利華的氣候變遷的承諾中,很少或根本沒有提及其產品或包裝處置所產生的碳排放。這些公司在沒有適當廢棄物管理系統的情況下,繼續銷往發展中國家的產品負有最終處置的道義責任。」瓦雷里歐說。
Tearfund呼籲這些企業積極減少一次性塑膠包裝的生產和銷售
報告指出,跨國公司在發展中國家很少採用可重複使用和可重新裝填的機制。
正向的案例不是沒有。聯合利華使用由智利社會企業集團Algramo營運的行動輸送系統提供重新裝填服務,並在巴西擴大回收可口可樂保特瓶。
Tearfund呼籲這些企業積極減少一次性塑膠包裝的生產和銷售,改採可重新裝填和再利用的模式,並要求他們:
-今年年底報告在每個國家使用和銷售一次性塑膠產品的數量。
-到2025年,將每個國家上述數量減半,採用環境永續的交付方式,如可重新裝填或可重複使用的容器。
-回收他們在發展中國家出售的一次性塑膠,確保到2022年每出售一件就回收一件。
-與廢棄物收集者合作,創造安全的工作機會,恢復尊嚴。
灰塵和垃圾蔓延社區 坦尚尼亞人民深受廢棄物污染影響
伊達.約瑟夫(Royda Joseph)今年32歲。她有三個孩子,與家人生活在坦尚尼亞Pugu Kinyamwezi垃圾場附近的社區。垃圾場的污染影響了她和家人的生活,不但經常失火,灰塵和垃圾蔓延社區,吸引了大量蒼蠅。
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國家,每年有40萬至100萬人死於與塑膠和其他廢棄物管理不善有關的疾病。
「垃圾場每兩天就會著火一次。」約瑟夫說,每天她的家人都感受到焚燒垃圾的影響。「有時火勢產生的濃煙之大,讓你甚至看不到前面的人或身邊的房子。煙霧讓我會呼吸困難、咳嗽和眼睛健康問題。孩子們也常常呼吸困難、咳嗽。當情況很糟時必須到醫院去。」
濃煙有時大到讓約瑟夫不得不離開家。約瑟夫為她孩子的未來感到擔憂,「我擔心我的孩子的健康,因為天氣在非常乾燥的時候總是會冒出濃煙。我認為長期下來,孩子們的健康一定會出問題。」
參考資料
- 英國衛報(2020年03月27日),Report reveals ‘massive plastic pollution footprint’ of drinks fir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