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昭倫/中油三接工作船擱淺大潭藻礁G1區:藻礁與柴山多杯孔珊瑚損害調查日記 | 環境資訊中心
公共論壇

陳昭倫/中油三接工作船擱淺大潭藻礁G1區:藻礁與柴山多杯孔珊瑚損害調查日記

2020年04月13日
文:陳昭倫(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研究員)

3月23日

海上行船的夥伴行經大潭藻礁外海傳來ㄧ張照片,為了延伸中油第三天然氣接受站(以下稱三接)棧橋的海上打樁工程,施工單位以駁船拖來了ㄧ座固定式海上工作平台(以下稱工作平台)以及ㄧ台無動力浮動式平底工作平台/船(以下稱工作船)。由照片中可以看出當日海象平穩,工作平台與工作船是以纜繩固定在ㄧ起 (圖1)。


(圖1) 3月23日中油三接工程廠商之工作平台與工作平台泊錨於大潭藻礁G1區棧橋施工處外海。

3月28日

海上行船的夥伴再次傳來工作平台與工作船影像。由影像中可以看出當日海象不佳,東北季風增強,浪高約2~3公尺(影片1)。影像剛開始時只見到工作平台,卻不見工作船。待夥伴的船靠近岸邊時,發現工作船已在工作平台後方。比對其與廢棄的臨時碼頭防波堤相對位置,推測工作船已是「擱淺」在-200cm到-160cm水深的藻礁上。這應是中油公司液化工程處黃處長以及其員工在4月7日於立法院中興大樓陳椒華立委所召開的記者會上所說的第一次「坐底」的位置。這個預測的位置也在4月9日的現勘中被證實(見後文詳述)。依照中油的說法,為了人員的安全,才利用纜繩的收放將工作船甩進的靠近高潮區的沙灘上第二次坐底。這於4月1日現勘發現工作船的位置。

20200328工作船擱淺

(影片1 )3月28日大潭藻礁G1區海象惡劣,工作船明顯擱淺擱淺


(圖2)工作船擱淺與相對位置

4月1日

與搶救大潭藻礁聯盟潘忠政老師前往G1區進行現勘。當日最低潮位為-157cm,因此接近低潮區的藻礁無法露出,只能以目測方式估計藻礁可能受衝擊與受損範圍。確認擱淺工作船為「東坪8號」。(圖3)


(圖3)工作船4月1日已位移至大潭藻礁G1高潮區「坐底」

4月6日

下午大潮,當日最低潮位為-200cm,前往現勘。受損藻礁已部分露出水面,從防波堤上可以清楚看出工作船與露出受損藻礁相對位置。在-160cm處所露出的藻礁位置支持3月28日所提出的預測,應為第ㄧ次撞擊的位置,而在-100cm之前所露出的刮痕更深,應該為工作船進入高潮區坐底前撞擊的第二現場。同時從比對4月份殼狀珊瑚藻生長良好的外型顏色為暗紅色,即可分辨出被刮除後所呈現出土黃色(因光線關係)(圖4)。同時,擱淺的東坪8號工作船正在進行洩水的動作(圖5),估計未來幾日的大潮應該會有拖離的動作,推測可能會造成對藻礁第二次的刮損。


(圖4)4月份發育中紅色殼狀珊瑚藻與藻礁;被工作船刮出裸露受傷的藻礁礁體


(圖5) 4月6日洩水中的工作船

4月7日

上午10:30陳椒華立委辦公室於立法院中興大樓102室召開記者會,邀請中油、海保署、林務局等單位出席。於會中報告至4月6日前所蒐集大潭G1區藻礁因三接工作船東坪8號斷纜擱淺,對藻礁本體與ㄧ級保育類柴山多杯孔珊瑚可能造成傷害評估與預測。由於尚未進行全面性的測量與GPS 點位的定位,只能從可能衝擊區位繪製出區塊(圖6)。中油黃處長已表明工作船已於今日滿潮時脫離現場。


(圖6)由 3月 28日、4月1日與4月6日初步調查所推測出藻礁可能影響的範圍(紅色虛線)與工作船擱淺至高潮位最後坐底的可能區塊(黃色虛線)。2018年中油三接環評與林務局計畫所標定柴山都多杯孔珊瑚GPS位置亦標出。

中油黃處長於記者會中已表明工作船已於今日滿潮時拖離現場。同時也說明中油在工作船斷纜之後的相關處置稱為「坐底」並不是擱淺,在處理過程當中是利用漲潮將工作船拖至高潮沙灘區,並不會傷害到藻礁。在比對多杯孔珊瑚分布GPS 後,確認也有避開(影片2)。

20200407記者會

(影片2)中油黃處長說明工作船斷纜後的相關處理過程。影片來源:陳志銘

4月8日

下午4:30 當日最低潮高-205cm,抵達大潭G1區,受損藻礁完全露出 (圖7)。已有中油工作人員數十名抵達現場進行現勘,並持GPS進行多杯孔珊瑚定位。為了爭取時間,決定先進行多杯孔珊瑚定位以及受損情形。


(圖7)退潮後露出受損的大潭G1藻礁礁區。

4月9日

上午4:30當日最低潮高-218cm,抵達大潭G1區。使用GPS定位繪製藻礁受損實際面積,並定位並拍攝受傷多杯孔珊瑚。

調查結果顯示受損藻礁主要可區分三大區塊(1)-200~160cm潮位第一撞擊區;(2)-100cm潮位以上重災區;以及(3)高潮位近沙灘工作船坐底區。三塊面積為(1+2)5,226平方公尺; (3)472平方公尺,總共受影響區約為5698平方公尺(0.5公頃)。(圖8)


(圖8)以GPS定位繪製並量測受損藻礁面積

受衝擊與受威脅的柴山多杯珊瑚多分布在-200~160cm潮位的熱區。比對2018年三接環評書中油珊瑚GPS定位,林務局調查計畫珊瑚GPS,以及先發現的多杯孔珊瑚點位,總共發現9株珊瑚 (圖9)。位於撞擊區內的一株中油標定(編號中油G1-2-6)很明顯應為藻礁基底被剷除而消失(圖10)。3株中油標定(編號中油G1-1-4、G1-2-1、G1-1-6)、林局計畫標定(20180401G1-1)以及這次新發現的兩株(編號20200409G1-169、20200409G1-172)皆有明顯傷痕,包括珊瑚蟲骨骼破損、群體周邊殼狀珊瑚藻被刨除,造成基座受損(圖11)。另外兩株(中油G1-1-2、中油G1-1-1)雖位於撞擊區GPS定位之外,但是非常接近,而生存受到威脅。


(圖9)GPS定位於藻礁受損區與接近受損區的柴山多杯孔珊瑚點位。


(圖10)2018年中油標定柴山多杯孔珊瑚位置圖。圖片提供:陳昭倫


(圖11)受傷的兩株柴山多杯孔珊瑚。圖片提供:陳昭倫

被剷除的藻礁厚度最深到達50公分,造成膠結的藻礁以及深埋在藻礁下層的珊瑚化石大量裸露。(圖12)


(圖12)垂直測量被刨除藻礁層的高度與裸露的珊瑚化石。圖片提供:陳昭倫

下午 4:30潮高-204cm,陳椒華立委辦公室陳秉亨主任、大潭藻礁搶救行動聯盟潘忠政老師、中油方振仁副總與海保署、環保署與桃園市政府代表現勘(下方影片)。

結論

大潭藻礁G1區是否因為三接工作船擱淺事件造成損害嗎?答案就在空拍影片中。

20200409嘉陽老師空拍

標題

(影片來源:蔡嘉陽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