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海豚、開發案與產業政策 | 環境資訊中心
社論

白海豚、開發案與產業政策

一場民間會議道出了糾葛複雜的環境問題

2007年05月12日
共同作者:劉香君、耿璐、吳佳其(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白海豚的可愛模樣(照片來源:楊世主提供)今年422地球日前後,民間環保團體在台北NGO會館舉辦了一場「全國NGOs環境會議」,正當所有媒體焦點在陳總統一席「挺蘇花高」的言論時,其實,會場上還談了多少重要的環境問題,可有人關心?

錯誤政策迫使媽祖魚面臨生死關口

很多人都清楚地知道,台灣是一座海島;台灣政府更宣稱為海洋立國的國家,台灣人民卻對海洋有著陌生感,面對水藍蕩漾、美得像馬爾地夫、夏威夷等世界名勝的台灣海岸,卻任其佈滿水泥建設與重工業開發。今日的台灣海岸,更存在著一個更迫切的危機,一種美麗的生物——中華白海豚,目前正遭受台灣西南海域的開發而面臨跡近絕種的生存困境。

中華白海豚,可能因為漁民容易在每年3月發現牠們聚集在河口附近,又恰逢媽祖誕辰,所以暱稱為「媽祖魚」。據福爾摩沙鯨保小組研究,在台灣沿海出沒的中華白海豚應是獨立種群,重要性遠比國家花大錢保育的櫻花鉤吻鮭重要。但或許因其保育勢必碰觸許多重大經建開發與不當漁業行為,所以國家至今絲毫無積極作為,連主管農委會明知其重要性卻不作為,造成現在估計不到200隻的中華白海豚,整個族群面臨生死交關的處境。

中華白海豚瀕臨滅絕與牠們經常出沒的西南海域的重大開發案有關:龍風電廠、台中港填海造地、彰工電廠、台塑大煉鋼廠、大城工業區、國光石化園區等,這些開發案有的採用填海造陸直接壓縮白海豚的生存空間,工程施工的低頻震動,造成白海豚聲波器官嚴重受損致死。台電打算設立在海上的風力發電機組,恐怕也將衝擊白海豚棲地。還有中科污水放流管線、大度攔河堰、八寶攔河堰、湖山水庫等,這些開發案影響近海水質。種種不良因子累積起來,對於棲息在台灣沿海5公里內海域的白海豚而言,似乎是危機重重。

生態保育以及產業政策,其實是息息相關的。近來行政院長提出的大投資計畫,處處著重在高耗水、高耗能、高污染的台塑大煉鋼廠與國光石化等產業的發展,根據立委王塗發的估計,這類工業消耗台灣超過30%的能源,卻僅創造出不到5%的GDP。而今日的濱南案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工業局估計為3,300萬公噸。國光石化與台塑大煉鋼廠更將超過目前二氧化碳總排放量的20%。王塗發指出,如果將高耗能產業所消耗能源的一半(約佔全國的1/6),移來作低耗能產業,像是生態旅遊服務業、文化創意服務業、數位內容產業,將可使全國的GDP淨增加22%。

國光石化與台塑大煉鋼廠興建案,會不會使台灣產業提高對石油的依賴度?在當下世界各國視石油為戰略物資的趨勢之下,瑞典甚至提出2060年不用石油的企圖雄心,台灣政府卻任由台塑成為全球第三大煉油廠?如果以全球暖化溫室效應的結果來看,位在濁水溪口的雲林縣麥寮鄉將成為台灣海平面上升之後,風險最高的區域。

每一個開發案背後,就是一個水資源開發案

根據雲林淺海養殖協會的看法,六輕建廠之後,由於蚵苗因對海水敏感,雲林沿海蚵苗生長期從8個月延長到13個月。而蚵苗的生長期延長,影響的就業人口高達7萬人。而且自2000年六輕開始抽砂,砂土把蚵苗覆蓋,使得蚵苗不能順利覆苗,為此該會理事長還提出民事訴訟官司。產業升級條例造成了多少的失業人口?漁民失業的人數、流行病學、空氣、電磁波與漁民生命史,從沒有相關調查,可有任何研究人士深入台西當地蹲點研究?

雲林離島工業區六輕的現況,反應了台灣水資源日益匱乏。環評委員李根政指出,台灣山高水急,可供利用的水資源有限,但中部工業區高耗水工業持續擴張,為配合工業區的用水量,而興建水庫也造成許多問題。甚至,用水額度大多被工業先使用,造成農業用水不足以致於要休耕的情況,更有「工業用好水,農田喝毒水」的現象,甚至還有農地休耕,全民買單的情事。

根據統計,從2005年9月至今,已通過、審查中的主要環評案件,新增工業用水高達每日121.762萬噸、每年4億4千萬噸以上,遠超過一座翡翠水庫的蓄水量,相當於近500萬人的民生用水。可以說,每一個開發案背後,就是一個水資源開發案。

如何避免珍貴的天然資源被大財團壟斷?從民間團體的立場,民眾努力把關是最重要的。目前的環評法明確提到要以民眾參與為前提,然而,目前的公開方式卻是很被動的,造成公民參與的障礙。因此,民眾更要積極主動關心了解,用更寬廣的視野看待環境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