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5月06日
摘錄自2020年5月6日濟南日報報導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污水處理廠排出的水依然含有氨氮、總氮、總磷等污染物,如果累積到一定量,將引起水體富營養化,造成魚蝦死亡,最終導致水體發臭。濕地作為連接污水處理廠和江河的中間環節,能夠進一步凈化污染物,是業界公認的解決這一問題的主要手段,但在北方地區,冬季氣溫較低導致濕地無法正常運行。而在山東的160個濕地中,大部分都面臨冬季無法運行的問題。
據報,濟南率先提出「極寒地區濕地建設模式」,是根據極寒地區氣候及水資源特點提出的濕地運行新模式,由污水處理係統、四級應急處理係統、冬儲夏用凈水庫、景觀經濟林、表流濕地、可控溫的潛流濕地、遊客中心和育種基地所組成。
該模式強化景觀濕地建設,將景觀暖房與潛流濕地結合,運行中採用高低水位,解決了極寒氣候下人工濕地冬季運行難題,適合長江以北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