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拋葉就是九層塔?五個關於「打拋」常見的誤解澄清 | 環境資訊中心
自然書寫

打拋葉就是九層塔?五個關於「打拋」常見的誤解澄清

2020年05月24日
文:胖胖樹 王瑞閔

前陣子關於「打拋」,吵得沸沸揚揚。內容我就不再複述了。今天單刀直入來跟大家說明幾個關於打拋常見的誤解。


打拋,正式中文名字是聖羅勒。圖片來源:Naruemon Buengmoon(CC BY-NC 2.0)

一、打拋意思不是又打又拋,而是一種香料「打拋葉」。因為打拋葉的泰文是กะเพรา,轉寫成kaphrao,直接音譯而來。打拋葉正式中文名字是聖羅勒。沒錯,就是一種羅勒,跟九層塔很像的植物。九層塔也是一種羅勒。這些植物都同科同屬。形態跟味道近似,但不同種(不是不同品種,是不同種。請勿將種跟品種搞混喔!)打拋的葉子是橢圓形或卵形,邊緣有明顯的鋸齒,枝條跟葉子上都有細毛。這三項特徵可以跟其他常見的羅勒區分。

二、不是因為台灣人不習慣打拋的味道,而是早期台灣根本沒有打拋可以使用。我身邊吃過真正打拋的台灣人,還沒有不能接受的。1975年泰國跟台灣當局斷交後,許多泰國華僑遷移到到台灣。部分為了謀生而經營泰式餐廳,因為找不到打拋葉,只好用台灣常見的九層塔取代。另外,還有一些緬甸華僑、雲南傣族經營的餐廳,為了吸引大家消費,不得已只好在餐廳前面加了泰字。就像台灣最大泰式料理連鎖店的名稱瓦城,其實是緬甸曼德勒的舊稱。台灣許多所謂的泰式料理,跟擺夷料理、緬北料理混淆,是有歷史脈絡,不要輕易去脈絡而譴責台灣的泰式料理。只能說戰爭讓大家生活不易。早期台灣體諒、支持這些外來人口經營餐廳的溫暖,不應該輕易遺忘。


九層塔。圖片來源:sclereid0309(CC BY-NC-ND 2.0)

三、打拋葉的味道比九層塔「淡」。是淡,不是濃。是淡,不是濃。是淡,不是濃。很重要講三次!泰國相對不喜歡九層塔那麼重的味道,所以使用打拋比用九層塔多。就像泰國不喜歡薑那麼重的味道,所以多用手指薑去腥,少用薑。

四、打拋不是只能做打拋豬,還可以打拋牛、打拋雞、打拋皮蛋。愛怎用怎麼用。而且肉不一定要剁成碎末。也可以是肉絲或肉片。之所以打成碎末,在某個泰國節目上看到,據說是因為泰國是虔誠的佛教國家,不想要看到肉的原形。但反例超級多。

五、台灣的泰式料理店吃不到真正的打拋,這也是天大的誤解。台灣早就很多泰式料理店使用真正的打拋去做料理了。我的書《舌尖上的東協》附錄裡的餐廳,就有使用真正打拋的。我個人的經驗,大概十年前我就知道台灣有引進真正的打拋葉。2013年我首次在台中第一廣場見到販售新鮮打拋葉。現在台灣栽培的打拋越來越多,而且打拋很好種,一點也不會不適應台灣的氣候。


真正打拋葉炒的正宗打拋豬。圖片來源:胖胖樹的正宗打拋豬。圖片來源:胖胖樹的熱帶雨林

好了,解釋完畢,我要採打拋做午飯去了。吃一波打拋豬、打拋牛、打拋皮蛋。還有很多台灣誤解的東南亞香料,下次再寫。更歡迎大家閱讀一下《舌尖上的東協》,好好認識一下融入台灣的東南亞文化。

作者

胖胖樹 王瑞閔

植物生態與人文作家、插畫家、熱帶雨林植物玩家。

座右銘「如果一輩子只能做好一件事,希望此生可以為台灣留下更多活的文化資產(熱帶植物)」。

從孩提至今,夢想打造一座熱帶雨林植物園。為了實現夢想,奮發念書,並蒐羅考證相關資料與文獻;台灣大學森林系研究所畢業後,為籌措實現夢想的資金進入房仲業工作;10多年來,尋找失落的熱帶雨林植物,足跡遍布全台。

30歲,為了讓更多人了解自己的夢想,矢志成為作家,並在2018完成第一本著作——18萬字的圖文書《看不見的雨林——福爾摩沙雨林植物誌》,之後第二本書《舌尖上的東協——東南亞美食與蔬果植物誌》與第三本書《悉達多的花園——佛系熱帶植物誌》也分別於2019年與2020年出版。

胖胖樹的熱帶雨林

胖是半、月二字組成。樹是一種生長緩慢的生命型態。取名胖胖樹,是提醒自己人生多數時候並不圓滿,也有警惕自己不自滿的意思。並要求自己要像樹一樣有耐心,雖然慢,仍要日日學習、成長。就像這10多年來對自己夢想的承諾,也許不被了解,也許困難重重,仍舊堅持著,希望有一天兩個胖字可以成就一輪明月。

著作

2018年出版《看不見的雨林──福爾摩沙雨林植物誌》 2019年出版《舌尖上的東協──東南亞美食與蔬果植物誌》 2020年出版《悉達多的花園──佛系熱帶植物誌》

獎項

《看不見的雨林──福爾摩沙雨林植物誌》獲得43屆金鼎獎最佳編輯獎與優良出版品,2018年Openbook好書獎 美好生活書,第十屆吳大猷科普著作獎金籤獎,博客來2018年度百大選書

《舌尖上的東協──東南亞美食與蔬果植物誌》獲得44屆金鼎獎非文學圖書獎,2019年Openbook好書獎 美好生活書、2019年第二季OKAPI書籍好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