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幼雛鳥落難 北市建議先觀察再通報救援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野生幼雛鳥落難 北市建議先觀察再通報救援

2020年06月15日
摘錄自2020年6月13日中央社報導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台北市動保處今(13日)表示,春夏季節(4月至9月)為野鳥育雛期,近期常接獲民眾通報公園等處發現有野生幼雛鳥需救援案,建議先觀察野鳥健康狀況再通報。

雛鳥指的是外型全身無毛或身體部分有絨毛,幼鳥可飛行但能力不佳且須成鳥照護。動保處表示,民眾發現幼雛鳥可先觀察健康狀況,包含是否有外傷、失溫、肢體歪斜、羽毛濕黏等異常情形,若是健康幼雛鳥,可先在拾獲處附近找鳥巢,嘗試放回或移至樹木高處,並保持觀察距離。

若是健康狀況不佳野生幼雛鳥落難,可先用不透光且有孔洞紙箱安置,紙箱底層可鋪報紙等物,減少鳥隻站立時摩擦力,以不侵擾為原則,之後立即通報救援,可打1999市民熱線。

動保處也建議民眾在春夏季節盡量避免修剪住家附近樹木,才能建立野生動物繁殖及育雛期穩定環境。